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赤壁之战》说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09: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材的理解与定位,重点与难点的分析。(说教材)
    课文《赤壁之战》是省编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历史故事,改编自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九、五十回的有关情节。它主要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以智取胜,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故事的独立性强,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文章语言简洁、明白、易懂、结构也很严密。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知己知彼,巧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才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是按照本单元学习目标中提出的重点理解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在理清课文叙述的战争的进程之外,还需要分析战争进程每一步它实施的用意和这样的实施的妙处。掌握战争的发展的过程,能够比较连贯有条理说一说。所以我设计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动手操作演示,能对所掌握知识进行逆向的灵活运用,培养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从教学目标看,难点在于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思考,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但这必须在做出具体分析与结论,和尊重《三国演义》原作的基础上,向学生灌输小说《三国演义》之外的客观历史认识。

  二.怎样帮助五年级学生学习历史故事。(说学生)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是一个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其中我尤其注意了在上课之前对《三国演义》的介绍,让学生在了解《三国演义》整体背景基础上再来学习我们课文中的《赤壁之战》。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来看,他们中大部分人对“三国”及赤壁之战有所了解,这里指的有所了解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应该说并不是很全面。而其中有个别学生对“三国”及课文中的有关细节比较熟悉,能说出一个因为所以来,这部分学生也表现为对历史知识的较多的掌握,学习兴趣浓厚。而暴露出来的比较大的问题是学生们对历史朝代顺序的模糊,对三国时代背景了解的缺乏。此外,学生对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四大名著及其作者,还鲜有认知,这个也需要在上课和课后中提及。一般说来学生对于类似的历史的学习都拥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对于故事中使用的计谋,人物的性格和经历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认知欲,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积极思考,比较正确的理解课文中叙述的内容。课文中黄盖“火攻”“诈降”的计策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分析计策的来由有助于让学生知道详尽周到的观察与准备是成功的基本素质,应该说学生在这个方面是有比较大的触动的。而在黄盖有条不紊的计策实施过程中即让学生理清战争的进程中,对于提高学生有条理的叙述一件事,做到有张有弛,欲道还休的能力。有一个仍需指出的问题是,由于作者及其所处年代的关系,罗贯中在写作小说《三国演义》的时主观的把曹操定立为反面角色,而由于该小说巨大的影响力以至于过去学生认知中的曹操一直是一个反面的人物,这种认知而且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本堂课试图去做这方面的扭转,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冒险,也是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地方。而之所以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对于健全学生辩证的历史观,去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而且这也比较具有现实的意义,比如现在的台湾问题。

  三.问题引入,引导学生主动认知;发掘伏笔,重视知识的实践运用。(说教法、学法、练习安排)
    通过问题的引路,激发学生探究知识,解决疑难的兴趣,以便比较好的解决问题,是我在本堂课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赤壁之战》这篇课文,突出的是故事的叙述性强,在叙述中又蕴含了严密的逻辑和巧妙的计策,怎样让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其中的奥妙,以达到理解整篇课文,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赤壁之战》的核心问题是“东吴周瑜是如何以少胜多的?”,以这个问题为基础展开,就引伸出“黄盖的计策是什么?”“计策是怎样实施的?”以及与东吴取胜相反的 “曹操是如何才战败的?”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由学习课文,发现答案,理解“黄盖的计策”与“东吴取胜的原因”。而通过让学生说一说黄盖对周瑜说的计策的内容,来理清计策的实施即战争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能表现出很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必须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考,鼓励不同意见。学生的学习应在其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而在指名交流中,我仍重视了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中有理有度,放而不乱。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故意把黄盖对周瑜说的计策的内容隐去,留下了一个伏笔。在第一次分析后课文后,怎样让学生对黄盖计策的实施即战争的进程有一个比较整体和有条理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来想象当时黄盖是怎样对周瑜说的,而周瑜感到很满意。让学生在同桌之交流说说,以达到小结课文分析的目的。课的最后一个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延伸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运用本堂课学习的东吴以“知己知彼、巧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战胜强大曹军的事例,从长的历史轴线上来看希望曹操战胜东吴,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所以虚拟了一个现实,让学生帮助曹操吸取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战胜东吴。通过让学生发表意见,明白让曹操胜的理由,再通过自己动动手演示,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实实在在感受“知己知彼,巧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才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四.本堂课的流程与环节安排。(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长江的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东吴以少胜多,曹操战败。),再整体感知。出示课件赤壁之战对待图,以加深学生直观印象。
  (二)、新课进行,讲读理解东吴胜利的原因。
   首先来研究黄盖的计策到底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实施的?(自由学习课文4-9自然段,小组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指导难点与不易理解的地方,板书出要点)再小结,通过想像来说一说黄盖对周瑜说的内容。(小组说说议议,发言交流)然后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东吴取得胜利即曹操战败的原因,从曹操的一面来分析赤壁之战的结果。最后总结正是因为东吴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击短,又因为曹操轻敌,骄傲才使赤壁之战的结果是东吴以少胜多,战胜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首先教师说明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这种局面却造成了混战不断。从而引出问题“赤壁一战谁胜了好?”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随后要求利用同学们手中的船,吸取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帮助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完成统一大业。并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实施的想法。然后通过课件演示,进一步分析赤壁之战胜败得失。
  (四)、结题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介绍历史上西晋大将王瀎吸取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完成了统一大业的事实。最后推荐几部《三国演义》类似的几部历史演义小说,以供学生在课外去继续研究发现。

  五.说教后反思
  1、应继续重视抓预习摸索课文思路。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用一个课时进行。预习时要求学生弄清楚赤壁之战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三个问题,也就是向学生提供一条摸索文章思路的线索。学生据此去预习,就能初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抓提问把握课文思路。抓住文章思路提问,有利于学生顺藤摸瓜,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布局的特点。紧扣词句,进行层层剥笋式的提问,让学生根据提问读读议议,就把他们的思路引导到作者的思路上来了。
  3、抓住结构,理清课文思路。抓住文章的结构,理清了段落层次,也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课文的段落结构,学生通过预习有了初步认识,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层次。课文的层次理清了,学生的思路也就清楚了。
  4、抓重点开拓学生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和重点段落进行讲读分析,不仅可以带动全局,而且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开拓思路。在讲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词句的含义,始终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5、抓电教媒体的运用。在电教媒体的使用上,始终要突出课件要为上课服务,课件要能够解决上课过程中的难点,不能让整堂课围着课件转,没了课件就不能上课了。而课件的出示应该是以点的形式出现,尽量避免整堂课被课件覆盖,还要让学生以书为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5 07: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