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24.《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风俗世情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
  (二)学生学法
  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二)难点
  1.了解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
  2.对重点句“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解决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启发学生想象图画的美。
  2.引导学生学文,讨论交流,相机指导。
  (二)学生活动设计
  1.通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
  3.学生质疑问难。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板书课题)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字词投影片,指读。
  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
  2.指读课文思考: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正音)
  (板书:市郊、田野、汴河、两岸、街市)
  3.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有些问题可当场解决。如:“宅第”、“市招”等)
  (三)自读课文,领悟特点
  1.提出要求,布置自学。
  出示投影: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形式读全文,思考:自学生字词,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理解生字词意。
  (2)画了什么:
  (①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②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③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重点句:(出示投影)
  “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春日中,各种各样的巧手造出产品在出售,从很远很远地方赶来的农人、商贩日夜在这里交易。表现了汴梁城市场繁荣、人民丰衣足食。)充分表达了作者喜悦之情,赞美之意。
  4.朗读练习。
  读2、3、4自然段。(读出各自特点,饱含作者赞美之情。)
  5.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究竟是什么样呢?读第5自然段,了解图的整体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
  朗读本段。
  (四)领悟画的重要地位
  自读首尾两自然段,谈《清明上河图》的地位。(绘画史上的价值,历史价值;在世界艺术长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五)总结
  1.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到自豪。)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片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13: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25.《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寓”等7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了解两则寓言各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弄懂两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使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短文的品读,体味文章机智幽默的语言之美。
二、学法引导
  学生借助文后注释自读自悟,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理解短文中词意、句意,领悟寓意。
  (二)解决办法
  1.学生依据注释自读短文,理解词句,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寓意。
  2.教师讲解有关古汉语知识,帮助理解句意。
  3.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讲解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短文,结合注释了解字义,理解句子意思。
  2.对难理解的词句,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3.正确朗读短文,弄清寓意。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5课《古代寓言两则》。齐读课题。
  2.解题:我们过去学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寓言两则”又是什么意思?
  (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两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矛与盾》。
  (板书:矛与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2.自由读短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然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概说出即可。)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l.先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同座讨论:每句话意思是什么?
  2.交流。(学生说,师生评议)
  教师应讲解以下有关知识,帮助理解: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②“誉之曰”中“之”指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字均可理解为“的”。③‘物莫能陷也”“莫”是“没有什么……”意思。意思是:“没有哪一种东西能够穿透它。”“也”语气词,表示句子说完。④“其人弗能应也”。“其人”,那个人。“也”,语气词,表示句子终结。)
  3.把每句话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译成现代白话文,要把上下文说通顺。(学生练说)
  4.交流。(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穿透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有人说:“用您的矛穿您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自己的言行前后要一致,以免闹出笑话。)
  6.指导朗读。(读出买盾人的自夸炫耀语气,人们的质问语气。)
  (四)总结、扩展
  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你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背诵《矛与盾》全文。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置履》。(板书课题)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有一个郑国人买鞋)他是怎样买鞋的呢?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词句不理解?提出来讨论。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读短文。(要读通句子)
  ②本文讲什么事?(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
  ③质疑。(师生归纳问题。)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和短文内容。
  2.交流: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理解:“郑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一双鞋”或“有一个打算买鞋的郑国人”均可。“已得履”,“已经拿到了鞋”。“乃曰”是“于是说”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来”,“人曰”即“有人说”。“何”是“为什么”。
  译成白话文。(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了拿尺码。他拿到了鞋说:“我忘了拿尺码了”,于是,返回家里取尺码。等到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那个人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
  4.指导朗读。背诵短文。(读出买鞋人的可笑。)
  (五)总结、扩展
  1.郑国那个买鞋人和楚国卖矛和盾的人同样可笑。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
  2.总结学习方法。
  ①我们已经学过两篇古文。回想总结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讨论)
  ②交流,师生总结:
  “释句意——通全篇——感情读。”
  以后,我们学习古文要按着这个学习思路进行。
  (六)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寓”、“誉”、“遂”字字形,“寓”字第10笔是“竖”。“誉”上半部不能少一点,“遂”里面“点、撇”不要丢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26.《关尹子教射》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意思,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弄懂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读通古代短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不管是学知识还是练本领,要掌握规律,懂得做事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
二、学法引导
  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点拨,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包含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词意、句意,领悟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解决办法
  1.学生依据注释弄懂词句意思,与译文对照,看是否理解正确。
  2.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意思。
  2.讲解补充学生不能理解的词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活动设计
  l.自读短文,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2.对较难理解的词句,互相讨论、交流。
  3.对照译文,了解对错。
五、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些天,我们学过了二则古代寓言故事,学到了一些古文知识,有了一点儿学古文的能力。今天,我们就来独立阅读一篇古文《关尹子教射》,看能不能自己把短文读懂。能理解一下题目的意思吗?(关尹子教习射箭)
  (二)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结合注释,弄懂每句话意思,遇到不懂的词、句同桌讨论解决,仍解决不了的请教别的同学或老师。
  (三)读译文,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哪些地方是正确的?哪些地方理解不正确?从中你悟出了什么?(比如翻译时词序的调整、增添必要的字词等)
  (四)总结、扩展
  1.再读课文,自悟后小组讨论:从关尹子教射箭这件事情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
  (五)朗读全文
附:板书设计
    中矣 不知所以中 退而习之
    三年 知所以中 守而勿失
    (知道为什么) (遵循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8-4-15 20: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版主的头像好恐怖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8-4-15 21: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8错,成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8-4-26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学习学习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8-4-28 11: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是自己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9 04: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