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0: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依据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的认识方式及特征,采用与相适应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创设具体途径,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品德与社会》教科书采用的是“主题构建”方式。采取的是讲故事的形式,通过讲故事完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要求。
二、教材的主要特征:
    1.围绕儿童生活,符合儿童情趣。  
    2.注重已有经验,贴近现实生活。
    3.强调体验参与,引导学习活动。   
    4.体现综合主题,规格合理适度。
    5.单元组织教材,突出学生主体。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体会自己生命的可贵,学会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各种规则既制约着我们的行动,又保障了我们的权益。
    3、了解国家所蒙受的耻辱,激发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4、通过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极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四、教学措施:
(一) 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 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 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五、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坚持用钢笔写字并养成习惯。
    2、培养浓厚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能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语句简洁完整。
    5、培养课前预习课文,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的习惯。
    6、培养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7、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2: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