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21: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

287 

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然而学生自身存在各自的差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适合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这里所讲的分层教学,并不是要人为地把班里的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进行教学,也不是一种固定的分层,而是体现一种“能者多劳”思想的分层。这里的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地进行分层,分层对象随着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时会有变动的。这种分层是不为学生察觉的,也就根本不存在心理压力。

  众所周知,一个新的知识点在新授之前,肯定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不少有关它的知识,有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它的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方面,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一点也不知道。那么这就是无形中已经给学生进行了分类,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内心进行分类。这时候我们可以给知识丰富的学生一个机会,让他来讲解,其他学生可以作相应的补充,同时也给不认识新知的同学一个好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这三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这里的作用是调控,也就是如何把新知识讲得更加完整而有深度,有时也可以通过向讲解的学生提问题来突出教学重点。例如《圆的周长》,首先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已经知道了有关圆的那些知识?你知道有关圆周率的哪些知识?学生会说出圆周率发现的年代,是谁发现的,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用字母“Л”表示……。这时教师问:那么圆周率是怎么发现的呢?这个问题学生一时很难回答上来,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过程,用圆的周长去除以直径得到一个固定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实验来加以进一步验证,通过实验学生发现:要求出圆的周长是多少必须知道圆的直径或半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表述无形中进行了分类,知识丰富的学生有一次表现的机会,其他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研究发现优秀学生讲解的内容比教师讲解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之间又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新授的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当然在运用上也就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能利用新授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有的学生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也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此时,全班的学生又因知识的掌握程度再一次进行分层,因此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让优秀生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让中等生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后进生对新知识有充分的巩固。例如《利息》这一节课,计算利息的方法是本金乘利率乘时间,在设计练习时,第一层次设计:一些整存整取的练习题,利用求利息的方法直接可以求出,让全班学生能都得到巩固。第二层次设计:让学生充当银行职员,储户取款时应该如何结算,这里就要涉及到计算“本金”,当然也就遇到许多生活的实际问题。比如说储户没有按时支取,有的可能提前支取,有的可能推后支取,那么这里就要涉及到计算活期与定期的两种不同利率、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有的甚至要综合运用两种方法。第三层次设计: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与平时生活知识的积累提出问题:“零存整取”到期时应该怎么计算本金呢?银行里的工资卡又是怎么利息的呢?买房子贷款应该怎么付利息?……学生提的问题有的能在课堂解决,也有的一时解决不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查资料、问家长、问银行工作人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像最后这一层次,往往是以加“ ”来鼓励学生,比一比到期末谁的五角星多。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进行两次分层,第一次是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分类。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让全班学生充分理解新知识,全班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达到同一层次上。第二次是根据学生的自身差异和对新知的理解程度分类,通过层层递过的方法,使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基础上,拓展新知,利用新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21: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