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话—促进品德课堂的动态生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10: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乡横岗小学 周继章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我们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独具慧眼,引领对话,善于捕捉对话信息,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这样,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才能提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才是对充满灵性和发展的学生生命的尊重。



一、对话──生成预设目标的“弹性”



一般地,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前预设的,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应该让孩子达到什么样的要求,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因此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这些生成的目标实际上是一个指向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目标群,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生成性目标,并将这些作为教学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如教学《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这一课时,我用故事引入,然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这时,从教室的某处穿来学生轻轻的讨论声:“我妈妈叫我不用对奶奶好。因为妈妈说,我小时侯,奶奶从来没有抱过我……”声音虽小,但引起了我的关注,我马上让其他同学停止了讨论,我问这个学生:“你的话刚才老师都听见了,那现在你是怎么想的,告诉我行吗?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吧,没关系。”学生站起来,犹豫了会儿说:“因为我妈妈跟我奶奶吵过架,有时我替奶奶做些事,妈妈就会骂我。”“其实他奶奶对他挺好的。”马上有同学插上话来。我又问:“那你想对你奶奶好吗?”该生点点头。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并没有马上告诉他该怎么做,而是对全班同学说:“其实他是个孝顺的孩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让他妈妈也尊敬奶奶呢?你们能帮帮他吗?”于是,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把奶奶对你的好经常讲给妈妈听;有的说找外婆帮忙,让外婆从老人的角度说说晚辈不孝敬他们的感受,让妈妈明白……这样一来,使得全班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教育。虽然“怎样让他妈妈也尊敬奶奶”这并不是我预设的目标,但这正是学生的课堂动态生成的目标, 于是笔者及时地调整了教学目标。我相信,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是不可多得的生成资源,而这种生成资源又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教学中及时抓住学生获得的真实感受,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二、对话──生成教学流程的“变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已习惯把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作为一件正常的事。特别是公开课上,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把整堂课预设得满满的,生怕一不小心出现的“节外生枝”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出尽洋相,所以根本没时间去关注学生非同寻常的另类表现,导致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指定的路线,走入设定的圈套。且不知,学生课堂的“节外生枝”正是他们真实情感地流露,内心世界最迫切的需要。作为教师,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育机智中生成,这样教学的流程就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一位老师在上《校外探路》这一课时,结果学生在考察交通路线的过程中却惊异地发现,在学校附近一条200米左右长的街道上,竟开了17家发廊。“这么多发廊都是什么时候开张的?为什么都选择在这条街道上开店?他们的生意是不是很好?”,对此,这位老师并未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置之不理或轻描淡写地议一议,而是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没料到,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丝毫没有觉得这是教材以外的“附加题”,他们从中获得了更多的体验和收获。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更是生成的,所以我们的预设要凸显开放性,要留有发展的空间。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促成生成,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试想,假如我的教学流程没有因此而“变奏”,课堂上又怎会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呢?



三、对话──生成教学内容的“扩充”



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品德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得以实现的片面观念,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扩充教学内容的新观念。这样的课堂需要品德教师及时“抓彩”,根据学生思维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诚实是金》一课时,听了《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生都互相交流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及诚实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这时,一个男生的声音引起了我们大家的注意:“太诚实也不好的。” 这是老师所始料不及的,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真实写照。这说明“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这一观点,有些同学还是不认可的。想想,现实当中也确实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将是空白的。于是,老师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能告诉我们吗?”学生说:“有一次,我和表弟一起拿了妈妈五元钱,后来我老实地交代了,被妈妈骂了一顿,表弟不敢说,没说,逃过了这一劫。”这时,马上有几个学生与他产生了共鸣。老师马上问大家:“那么你们是不是都这么想呢?”底下传来“是”“当然不是”的声音,更有甚者,在座位上争了起来。老师趁机把“正方,反方”的观点写在黑板上。老师说:不如我们来个辩论会,同意正方观点的请坐到教室的南边,同意反方观点的坐到教室的后边,如果中途改变了想法,可以随时调换位置。话音刚落,教室里马上变成了两队,认为诚实不好的足足有17人,约占了三分之一。接下来教室里非常热闹,老师只插在其中做一些点播、解释,大部分的话由他们自己去争。终于在激烈的争论中,把那十几个同学给拉了回来,大家终于都认可了“诚实是金”。学生敏捷的思路,独特的创见激活了全班同学的创新思维,使大家的思维亮点聚集在一起得以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得以碰撞,从而推动品德课堂走向丰富、鲜活与深刻。正是教师的这种审时度势,以足够的教学机智,将这个问题变成了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了教学的亮点,焕发出了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感悟、体验,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



四、对话──生成学习方式的“更新”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探究的方法;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那么在教学设计我们就应该融入这些新理念,适时“更新”学习方式。有一位教师在《校外探路》教学时这样做的:教师先通过课件给学生演示了学校和学校周边标志性建筑的图片,图片播放完后,教师说:“你们天天来上学,可熟悉路了,现在你们再回忆一下学校在什么位置,几个人先讨论讨论一下,试画出路线图来。”于是学生分成了几组热烈地讨论着,但画的时候,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要是再到学校外面走走,仔细看看,就好了。”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学生也一起附和,教师同意了,交代了活动中注意安全事项。于是全班同学都走出教室,站在校门口,老师让学生以校大门为中心确定方向,分别找出学校大门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后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小组,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出发,进行实地探路。探路回来后,又叫同学们继续完成画路线图,这下,同学们很快就画了出来。在这里,教师顺应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在需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体会到实践的益处,又掌握了一些合作的方法。在后来安排的组内交流中,不同思想进行了优化整合,把个人方法转化为共有的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发展。



五、对话──生成教学评价的“润剂”



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因此,教师不能受自己教案的限制,而应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通过适时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及时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也是真实的和有生命力的。如一位教师在《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这节课上,请来了家长与学生一起上课,采用家长与孩子对话的交流形式,使课堂上到处可见情真时的泪水,意浓时的微笑。可就在此时,一位父母离异的学生伏在桌上痛哭失声。而对此生成性资源,教师没有按已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按部就班地继续进行教学,没有因学生“干扰课堂”而批评这位学生,而是走过去给了他一个最温暖的拥抱,用自己的行为代替了“语言评价”。使这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在得到老师关注和关爱的同时,也树立了生活的自信心。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有一颗灵动细腻的心,一双善于捕捉智慧的眼睛,时时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且真正顾及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便能引发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对话,构建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4 10: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