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教研室 费蔚 | | | | 在口语交际的诸多特点中,交际性是其最本质的特点。离开了交际性,口语交际的实施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笔者以为,教师在努力挖掘口语交际交际性特点时,应当重视以下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一、话题选定体现交际性
口语交际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所选定的话题具有交际性。以下两个教学案例话题特点不同,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示了达成交际的基本策略。
(一)《猜谜语游戏》
1.师生互动
师:老师先出谜语,请同学们猜,谁猜到卡片上的谜语,美丽的卡片就送给谁。
……
师:这儿还有几则谜语,不过,这次不但要猜出谜底,还要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
2.生生互动
师:刚才大家猜的是老师收集的谜语,谁想把你收集的谜语说给大家猜猜?
指名并交代:想让谁猜就请谁,而且要记得问问他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上台自由与人交际。)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一问一答,态度大方又有礼貌,合作得多好呀!请四人小组在一起猜猜组里的谜语,小组长要组织大家有秩序地进行,并且选出组里大家认为好的谜语。
师:请每组的组长把你们组选出的谜语贴在教室的周围,等会儿请其他组的同学猜一猜。如果猜对了,就把谜语送给他。
……
【评析】
这个案例以“猜谜语”为话题,具有很强的交互性。首先,猜谜语需要一人说一人猜,或一人说多人猜,话题内容要求参与的双方进行言语交流。其次,猜谜语时,出谜者要步步诱导,让对方接近谜底,而猜者既要猜出谜底,还要说清楚理由,话题的展开对参与者的言语表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选定了具有交互性的话题后,还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交际内涵,拓展话题的交际功能,使得口语交际过程真正成为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其综合素质的途径。这个案例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交际目标分层。
制订目标是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目标的确定应当体现三维内涵,符合实际,兼顾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案例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中注意分层,并呈现逐步递升状态:
教学内容 | 目标意图 | ①教师出谜语让学生猜,猜对了奖励谜语卡。 | 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尽快投入学习过程。 | ②请猜对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 学会清楚、明白、完整地说话。 | ③学生出谜语,自主选择对象猜一猜,并说出是怎样猜到的,说的时候注意大方有礼貌。 | 学会清楚、明白、完整地说话,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 ④四人小组猜谜语、选出最好的谜语。 | 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言语评价能力,在团队中逐步形成合作能力和大局意识。 | ⑤将小组推荐的谜语贴在墙上让同学猜。 | 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体会感受口语交际成功的喜悦,增强集体荣誉感。 |
2.交际对象广泛。
由于口语交际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以言语为媒介的互动行为,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当有“对象”意识。只有交际对象广泛,才能使学生的言语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这个案例中,既有师生间一对一的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个体间的自由互动,还有四人小组间的群体互动……通过对象广泛的口语交际,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在不同场合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面对不同对象,选择恰当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在集体中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合作的能力等。
3.交际形式多样。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发挥他们在交际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这个案例中所出现的交际形式比较丰富,如猜老师出的谜语,猜同学出的谜语,猜小组推荐的最佳谜语,举行猜灯谜活动……丰富多样的交际形式,使得口语交际课生动、活泼、有趣。
(二)《我们的画》
……
学生经历了评画、改画、说画的过程后,教师指导学生举办画展。
师:现在,我就是“一年级图画展”的主办人(挂“主办人”牌)。谁想参加画展,就把画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将从这些画中选出“最受欢迎的画”。
师:现在要成立评画组,谁想当评委就要先在小组中自荐,然后大家推荐一位说得最好的同学担任评委(给评委挂“评委”牌)。小组里的其他成员就是“副评委”。
师:每小组在评委的带领下选出最受你们欢迎的画,可以是一幅,也可以是多幅,并说出你们喜欢这些画的理由,最后由每组的评委总结大家的意见上台发言。
获奖学生上台谈感受,台下学生随机提问。
【评析】
有些话题本身缺乏交际性,容易上成以学生言语单向输出为主的听说训练课。因此,这类话题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交际因素,调动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性。“我们的画”在挖掘交际因素方面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无中生有──创造交际契机。
第一阶段的教学以“评画、改画、说画”为话题而展开。而在第二阶段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创设生生互动的交际情境,教师以“举办画展”为话题对原有的话题进行了必要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创造了良好的交际契机。“举办画展”,看似与话题主旨关联不大,属“无中生有”的教学设计,但它却是教师基于话题又不拘泥于话题的大胆尝试。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报名参加画展”“自荐和推荐小评委”“选画并说说理由”“总结发言和随机提问”等教学环节,既有个别表达,也有小组交流,交际的形式比较丰富,使学生在言语品质上也得到了较好的锤炼。这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打开了生生交际的途径。
2.匠心独具──铺设交际“点”。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往往有一些能够诱发学生兴趣的交际“点”,教师应当匠心独具地在教学中铺设这样的交际点。案例中,“自荐和推荐小评委”“选画并说说理由”“总结发言和随机提问”就是容易引发交际的“点”。“自荐和推荐小评委”,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孕育表达欲望,自然而然形成生生互动的交际过程;“选画并说说理由”,学生既可以倾听伙伴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和伙伴商量,达成一致的意见,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了真实的、自由的、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高了学生审美鉴别能力和言语品评能力;“总结发言和随机提问”能形成一问一答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言语表现的灵活性都将得到较好的发展。
3.穿针引线──形成交际“场”。
口语交际中的“场”,指的是依附在口语交际活动之中并对其活动产生有力作用的交际要素。口语交际的“场”往往不定,或是外在的物质氛围,或是内在的心理感受,或是交流中言语所达成的默契,或是讨论时思想所形成的撞击……但这种“场”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并影响着它的进程。有利于教学的“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场”内的氛围是和谐的、平和的、愉悦的;“场”内的活动是积极的、活跃的、富有挑战意味的;场内的人际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包容的。在缺乏交互性的话题中,教师的穿针引线能使得原本封闭的“场”变得开放。教师亲切的语调,和蔼的态度,恰到好处的串连、提示、点拨、应和,能形成一个自然、和谐、温馨、愉悦的交际“场”。在这样的“场”中,交际的可能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二、情境创设体现交际性
以下两位老师分别执教《奇妙的动物世界》和《快乐拼图》,教学过程中都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
(一)《奇妙的动物世界》
1.师生交际,交流互动。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身边有哪些动物?然后创设情境,播放《动物世界》录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动物。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了解了哪些动物的习性?除了录像里介绍的动物,还了解哪些动物的习性。
2.组内交际,生生互动。
学生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一种小动物;向组里的小朋友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同学讲的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3.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组内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请发言的同学补充。
(二)《快乐拼图》
1.情境设计。
课前教师为每一组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小图片。在提供图片时有意识地少放几种,为课堂拼图设置一定的困难,为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做好铺垫。
2.情境展开。
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发现缺少图片,很自然地产生了疑问:
生:老师,我想拼雪娃娃,可是缺少大圆。
师:哎呀,少图片了,你说该怎么办呢?
生:我可以拼别的图。
生:还可以问同学借。
师:问同学借图片还有些讲究呢,你能说说吗?
生:问同学借图片要有礼貌。
生:别人如果不愿意借,不要硬借。
生:借的时候,要把自己为什么需要图片的原因告诉别人。
师:是呀,借图片的讲究可多了,希望同学们注意这些问题,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凭借自己的甜嘴巴借到你需要的图片。
课堂现象:缺图片的学生有的向周围的小伙伴借图片,有的离开座位向其他小伙伴借图片,有的一次就借到了图片,有的颇费了一番周折才借到图片,有的没有借到图片,同组的小伙伴商量换一种图形……
【评析】
上述两个案例在表现口语交际的交际性特点时有以下共性:即教学中注重师生、生生间的言语交往,准确地将口语交际过程的展开落实在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活动中。第一个案例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向组里的小朋友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而且对听的学生提出了“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的要求,并且要求“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允许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形式上保证了口语交际活动双向互动的可能。第二个案例中,学生发现缺少图片后,先与教师进行了一问一答的言语交际;借图片过程中,小伙伴之间进行了你来我往的言语交流等等,这都体现了口语交际的交际特点。
然而,因为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不同,在两个案例中,学生参与交际的态度,交际时所产生的情感,所达成的交际效果也有所不同。
第一个案例所创设的交际情境是播放动物录像。教师预设通过播放录像来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从而展开口语交际过程。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至少有以下几点引起我们反思:
1.情境创设是否具有交际性。录像所呈现的情境是动物介绍,提供了有关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的常识。这一情境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产生亲近动物的情感有一定的作用,但从交际层面来看,情境本身蕴涵的交际因素不够。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说说了解了哪些动物的习性”。此时,学生的口语交际以独白为主要形式,是一种单向言语输出,缺少与同伴的互动。而这种状况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创设情境的局限造成的。
2.情境创设是否最优化。第一个案例中。录像情境的创设比较孤立,所发挥的功能也比较单一,只是在交际活动的初始阶段起到激发兴趣,引出话题的作用,对后继的口语交际活动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
3.情境是否引发学生内需。交际情境的创设应当引发学生交际的需要,只有发自内在的交往需求,才可能产生富有实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从第一个案例看,学生的言语活动基本停留在“说”的层面,即便是所产生的口语交际现象,也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的,情境的创设很难引发学生主动交际的需求。
口语交际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尽量贴近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个案例所创设的交际情境比较好地体现了这样的要求。首先,“借图片”这一情境本身就具有交际的意味。“借”是发生在两个人(或以上)之间的。“借”不仅需要运用口语,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表达技巧。“借”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修养。因为“借”的结果只有两个,借到皆大欢喜,借不到就需要合理调整心态,忌出语伤人。所以,“借图片”这一情境,不仅具有交际性,还渗透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合的思想,内涵丰富,空间开阔。其次,“借图片”这一情境接近生活,为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而设。我们知道,“借东西”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发生的行为。当学生拼图时发现缺少图片,凭借生活经验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借”。这样,口语交际随即产生,交际过程不露痕迹。在这一情境中,口语交际活动不是教师刻意安排的,而是学生发自内在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师生间、生生间水到渠成的口语交际场面。
三、路径选择体现交际性
构成口语交际活动的要素有四个:一是交际的主体;二是交际的对象;三是交际的媒介(口头语言);四是交际的环境。四个要素中,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之间的互动过程就成为交际的路径。
(一)《保护有益的动物》
1.了解动物面临的危险。
播放课件:有益动物被伤害的录像。
2.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如果你是被伤害的动物,你想说什么?
4.说说你所知道的伤害有益动物的现象。
5.讨论:如果我们继续伤害、捕杀有益动物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二)《有趣的小动物》
师:今天,老师把一个小家伙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瞧……
生:是小金鱼!
师:快,和小金鱼打声招呼。
生:小金鱼你好!
生:小金鱼欢迎你到我们教室里来。
师:小朋友真热情呀。小金鱼说些什么呢?让我听听。(老师将小金鱼放在耳边,侧耳倾听。)
师:小金鱼说:“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来到你们的教室真是太高兴了。
师:小金鱼那么可爱,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生:……
师:小朋友夸小金鱼长得漂亮,小金鱼可开心了,你们瞧,它摆动着尾巴高兴得跳起了舞。
(三)《一场××比赛》
比赛前,教师请每组学生推荐三位参赛选手和一位评委,并说说推荐的理由。其他学生当啦啦队,从中选出一位啦啦队队长。
参赛选手搭积木,啦啦队呐喊助威,评委仔细观察。
积木搭完后教师请大家谈谈看到了什么。
评委、啦啦队、参赛选手从各自的角度谈自己看到的情况。
根据现场比赛情况,教师请评委说说谁能得第一。
请选手夸自己的积木,说服评委。
请啦啦队对评委的现场评价提提建议。
教师当记者,采访获胜组啦啦队队员,请他们和队友说说话。采访获胜的小组的参赛队员,请他们对其他小组提提建议。采访失败小组的啦啦队员和选手,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
【评析】
第一个案例中,教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了能触动情感的动人画面。教学情境的选择对促进口语交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从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的互动过程看,显然路径比较单一。“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被伤害的动物,你想说什么?”“说说你所知道的伤害有益动物的现象”。这一组教学设计,侧重从交际主体角度出发,言语形式以主体独白为主,交际对象很难介入交际过程,双方缺少互动的可能。这种单向输出式的交际路径影响了口语交际的质量。
第二个案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取了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话题,内容有趣,能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兴趣,但在交际路径的确定上值得商榷。首先,“和小金鱼打招呼”“对它说些什么”等教学设计中,教师显然把“小金鱼”当作学生口语交际的对象。但小金鱼不能运用口语,学生无法与它进行你来我往的交际活动,因此,这个教学设计中缺少了口语交际的最基本条件──交际对象,使得交际明显缺少回路。其次,当交际对象无法回应主体时,教师越俎代庖,替代了“小金鱼”成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对象。这样使得原本应当通向生生之间的交际路径被截断,演变为单一的师生交际,学生的参与面缩小,交际对象的丰富性锐减,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效率不够高。
第三个案例中,教师设计了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在多回合、多情境中,展开多种形式和多个对象的口语交际,使得口语交际路径成为阡陌纵横的“通途”。从交际对象看,全班学生被分成参赛选手、评委、啦啦队,教师承担记者的角色。这样,口语交际出现了以下路径:
选手←→评委
选手←→啦啦队
选手←→记者
评委←→啦啦队
记者←→啦啦队
评委←→记者
选手←→选手
啦啦队←→啦啦队
评委←→评委
……
由于口语交际的对象不同。所出现的情境也不同,对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时的要求也不同。如啦啦队和参赛选手之间的交流,就应当采用呐喊鼓劲方式,交际语言应具有鼓动性,语气激昂;和评委交流,就应当委婉得体,使自己的语言能尽量打动评委,抑或据理力争……由于交际对象丰富,因此交际路径多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显然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交际路径的选择,前提是充分设计好交际的对象。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交际对象单一和不当,往往会影响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展开,使得交际过程变得拘谨、呆板、程式化。而只有交际对象多样,才能使交际过程灵动、自如、多样化,使交际路径成为“通途”。
四、学习方式体现交际性
新课程强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较好地达成互动的效果。
课题:压岁钱怎么用?
1.导入课题。同学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
2.小组交流。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同学听听。
3.小组汇报。
(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
(2)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如果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教师小结。下面讨论讨论: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得最有意义,谁说得清楚、明白,然后当小评委评一评。
5.小组准备短剧。下面我们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
6.小组汇报。
(1)老师指导学生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目的是使学生交谈起来。
(2)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口语交际的特点使然,这种学习方式的倡导有其必要性和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能否形成口语交际活动,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有没有自觉参与的兴趣和愿望,因此口语交际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口语交际活动的展开是建立在个体围绕话题、自主地进行语言酝酿、组织和表达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个体的思维、表达和交往的习惯、方式不相同,口语交际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其次,口语交际互动性特点,决定了交际的产生必须有赖于交际主体和对象之间以口语为媒介的交往,而合作学习为这种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保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划分不同学习区域,组合不同学习群体等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以此充分满足不同交际需要。口语交际活动,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都离不开对话题或相关信息的探究,也只有从不同角度开展深入的探究,才能使口语交际质量提升,具有实效。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倡导这一学习方式的积极意义在于不是为了培养口语交际明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能力,使得人人都成为口语交际过程中备受瞩目的主角。当然,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不能孤立、狭隘地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们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是相互依存的。自主中有探究,合作中同样有探究。即便是自主与合作也绝非对立的,水火不容的,它们之间依然有着独立运行和相互融合的特性。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中倡导这样的学习方式,还应当避免机械、刻板,提倡灵活运用。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活动前有任务。
无论采用哪种学习方式,在进入口语交际活动前应当让学生明确地了解活动任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充分体现教学的效率意识。虚假的讨论、浮华的热闹、放任自流的交际只能使口语交际在漫无边际的闲言碎语中耗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每一次活动前都布置了明确的学习任务。第一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第二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得最有意义,看谁说得清楚、明白”。第三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教学中所设计的三次合作学习,交际任务不同,目标逐步递进。第一次合作,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压岁钱的用途,并且“说得清楚、明白”,口语交际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二次合作,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发言,而且要积极启动思维,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并且要“说得清楚、明白”,口语交际目标指向对学生听的习惯的训练和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第三次合作,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学生编写短剧的故事梗概,而且要分配角色,设计台词,还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要借助肢体语言等辅助手段进行口语交际……整个学习过程展开充分,落实了知识技能,使学生形成乐于交际的良好情感,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上述设计体现了口语交际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展开教学过程的理念,目标明晰,螺旋上升,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优势。
2.活动中有支持。
随着人们对教育本质愈来愈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角色也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师角色需要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一味的操作者转化为研究者。当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随时了解课堂动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引导,并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需要来自学习伙伴的支持,这里的学习伙伴既是学生也是教师。而教师更应该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发挥学习促进者的作用,为整个口语交际活动起到推动的作用。上述案例中,学生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促进作用也发挥得恰到好处。在小组汇报“怎么用压岁钱”时,教师一方面鼓励台上个别发言的学生“说得清楚、明白”,一方面要求台下的学生想想刚才上台介绍的同学中“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还鼓励台下的同学“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如果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教师无疑像一座桥梁,沟通了台上和台下学生间的交流,使得原本只局限于台上发言学生的单向言语输出,转变为台上、台下生生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在小组汇报短剧时,教师作为口语交际活动的一员,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去“指导学生表演”。正是由于教师的学习支持,才使得人人参与了口语交际活动,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需要指出的是,学习支持并不仅局限于教师,它应该包括一切可提供支持的个体或群体。
3.活动后有汇报。
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在活动之后都应当有汇报。汇报不仅能呈现学习的结果,而且能再现学习的过程,从而再一次引发新的口语交际。汇报的形式不拘,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转述别人的观点,可以总结大家的观点,可以采用“答记者问”的应答方式……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积极而正面的评价,不宜拔高要求,对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应当加以鼓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