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91|回复: 0

落实课程改革理念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 数学实验教材(人教版)适应性研究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6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题组  吴家平
为了全面推动全区课程改革,2001年秋,我们参与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适应性的研究,迎接新课程改革的严峻挑战。在六年的时间里,我区广大实验学校、教师与新课程同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经历了把新课程理念变成教师行为的艰难“转化历程”,消除了“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数学教育涛声依旧”的顽固症疾,构建了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数学教育文化。课改中,我们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追求智慧的教育,课改实验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使我区的课改实验工作走向了健康务实、稳步发展的新路子。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整合,增强教研员的服务意识


系统论认为,一个要素的优劣不在于它本身,而是在于它是否优化了整体。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课改专家学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研部门的教研员、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参与,特别是教研员在课改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充分发挥教研员“研究、管理、指导、服务”的职能,引领教师努力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尽量减少理想课程在课程实践中衰减程度,实现理想课程所期待的最大值。我们从“整合”入手,完善了以下管理措施。


一是打破学科年级界限,改变教研员单打的工作方式,实行数学小组合作教研工作制。几个教研员一起参与,共同研讨,协作攻关。既可以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又能充分吸取别人的长处,彼此缩短了心理距离,教研员也感叹地说:“转变角色意识确实能使工作更具有主动性、全面性。”


二是认真学习有关课改的理论和经验,充分认识整合的意义作用。人手一本《纲要》、一套通识培训丛书,逐章逐节学习、讨论,全面了解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认识水平,先从思想上整合。组织全体教研人员讨论有关课程改革的课例,从感性加深对整合的理解。结构带来功能的改变,人员的整合、目标任务的整合,带来了教研员工作作风的转变,教研工作实在,富于创新,基本形成良好的教研运行机制。


三是教研员增强了服务意识。把学校教师的需求,做为教研工作的首选目标,把课堂教学中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作为教研工作的着力点,每次研讨,总要提出如下类似的问题:你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调查教师们在课改中遇到的难题,征求学校、教师对课改的意见,并尽力进行解答,努力杜绝走马观花,指手划脚。这样提高了为学校教师服务的质量,加大了服务的力度,提高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变检查者为研究者。听课、评课、查教案、查作业,不再给教师打等级,而是多和教师一起研讨,在提建设性、操作性意见上下功夫。研究从实从严,建议具体可行,即时评价重研究重改进,终结性评价权还给学校。


五是教研注重实效。首先,每次教研活动做到了定课题、定方案、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定方法。其次,注重了课题的过程性研究。第三,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员之间要互动。提高了研究的质量,做到参会教师有所得、有所获。


六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估考查。在命题方面,我们吸纳基层学校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一起组成命题小组,实现教学与教研及时对话交流。单元和期末检测,除了保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力度外,还注意对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做到减少坡度,使现在的教学逐渐与新课标接轨。课本内外的知识互为补充,充分展现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为教师实践新课程改革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得到了教师的较好评价。


二、坚持培训创新,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新课程的实施自由度大与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足成为主要矛盾,既然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必须经由教师来实施,那么教师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素质必须不断提高,因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建设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至此,在教师培训方面,我们始终遵循“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全员参加通识培训。我们坚持培训创新,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是培训内容多样化。分为课改理论通识培训、学科专业知技培训、新教材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二是实行教师培训学分积累制,即教师参加培训时按课时数和考核成绩计学分,作为实验教师上岗的主要依据,也作为其继续教育、晋升晋级、评选先进的标准之一;三是培训方式多元化。①专题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紧紧围绕某一课程内容,把理论学习、学术研讨、课堂实践、撰写经验总结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培训学员的综合能力。②课例研讨模式,这种模式以课堂教学实践为重点,采用观摩课堂、案例研究的形式,这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困惑问题,以此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③课题研究模式,这种模式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化水平。④网络互动模式,这种模式以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为中心,通过网络平台,实施虚拟培训。⑤任务驱动式,这种模式善于开发每个教师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因此便于操作,简单易行,效率高。


通过培训,实验教师进一步明白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增强了实验的目的性、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为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与技能保障。


三、坚持教研创新,提高教研工作有效性



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是一个开放、民主、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研究如何以人为本,不仅要研究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而且要研究如何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显然,原有的教研工作经验、行为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因此,我们重新审视了教研工作,重建教研文化,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是改革备课方式,尝试网络集中备课。网络集中备课这种形式能集中集体的智慧,发挥网络的作用,增强探讨性,提高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具体做法是:开学前,各学校实验教师集中研究,详细备课一个单元,然后通过网络上传课题组。课题组集中各单元教案,进行初步审查,开学之前,将全部教案初稿通过网络返回各实验学校。对于实验教案初稿,实验教师做到使用前审定,使用中落实,使用后反思,再集中研究修改。同时,教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互相探讨,课题组随时注意收集汇总意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通报信息,形成较成熟的教案后留存,使教育资源得以共享,避免了重复劳动,教师就有了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和分析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得以实现。这样,教师备课的思维力度加大了,思维碰撞的面拓宽了,研究的氛围浓了。备课的针对性增强,互动交流性增强,效益得到提高,教师备课的热情也真正得到激发。如铁马小学实验教师把节省出的时间进行深入钻研,根据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时、分、秒”设计制作了主题知识网站,提供了大量的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重要的地方还用视频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自主浏览知识网站,自主合作探究新知,还利用网络了解时间文化等,扩充视野,对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作了比较前沿的探索和尝试。


二是建立了“学—教—研”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我们始终把握课程改革实践的关键要素是“人”,从而确定如下教研工作思路:教研的内容、形式、途径都要有效地帮助教师将课程理念体现在教学行为上、作用于学生上。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实施“空中教研”,重建教研文化,提高教研效能。其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流程图如下(见下页)。实施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将全区分为六个片区,每位教研员负责两个片区的指导、帮助和参与研讨;对各校提出的问题必须在三天内回复;每半月课题指导小组召开一次“会诊”会;每学期要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每学年举行一次现场交流与成果展示活动等,以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


这样的教研方式得到了实验教师的欢迎,教师们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教研活动务实高效。大家一致认为,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新方式一改了过去学习、研究、实践脱节的局面,真正体现了“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教研新机制,实现了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的互动,教研员做研究的首席,教师不在是聆听者,而是参与者、研究者。据不完全统计,一学期每位教研员在网络上交流材料约20万字(其中自己撰写2万字以上),每位实验教师在网络上交流材料约5万字(其中自己撰写5千字以上)。其经验在重庆市实验工作会上交流,得到了市教科院王伟虹、李光树等专家的高度评价,受到了与会教师的极大关注和赞赏,其经验在全市推广。







四、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在计划经济“大统一”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们习惯了整齐划一的工作程序。新教材的使用就迫使教师改变习惯了的做法,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实验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对学生的深刻认识是观念更新的核心”,把教师如何认识学生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作为教师观念是否转变的标尺,要求教师要降低“重心”,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因为“人才是第一位的”。对于教师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思想上:时刻充满关注和期待。满腔热情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学生平等交往,平等对话,建立一种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朋友关系),精力集中,充满热情,要带给学生快乐。


行为上:学会关注,学会期待,学会激发。实现根本性、实质性的转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人能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得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包括尊重选择,尊重体验,尊重发现,尊重创造,甚至要尊重学生出错的权利。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应该发自内心,做到客观,充满激励,不宜用机械的鼓掌或给红花、插红旗等,要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的前后变化和进步比,尽可能地避免学生与学生之间比,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防止伤害学生。


语言上:要做到四性,即情感性——充满激情,充满爱,发自内心;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平等交流性——对话式、要使学生喜欢听、语调语速随课堂情境而定;艺术性——体现美感、体现生命的灵动、生命的互动。


方式上:教师不能老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要多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自学,一起讨论,一起探究;学生座位形式,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来确定采用品字形或秧田式等,不要跟风;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上,要保证学生自主活动超过一半以上。



手段上:鼓励采用网络、课件等现代媒体手段,但是针对当前中国国情,仍要大力提倡加强教师自身教学技艺的提高,特别在教师本身这个媒体上狠下功夫。


有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在实验中角色转变快,非常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和体验,于是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现象:长期存在与师生之间的那堵“墙”像冰一样,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消融了,学生很快“活”了,课堂就活了,教师们尝到了久违了的轻松快活的课堂教学滋味。


五、实现师生在课改中共同成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具有实用、开放、创新的特点,为师生施展才华提供了鲜活的天地,为师生素质的提高展示了新的空间。实践中,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教师扎扎实实开展新课程的教学研讨活动,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开展研究,在教材使用、学习方式、实践活动和发展性评价等方面,做了有益地探索和尝试,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推进了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通过六年来对教科书适应性研究,大家一致认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代表了小学数学课程发展的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集中了多年教改科研的优秀成果,是批判总结我国多年来的正反经验教训的结晶,是适应21世纪的全新实验教科书。它是科学的教材体系,具有教材改革与发展的前瞻性、方向性,是《纲要》的具体体现。新教材适应我区课程改革的需要,2003年经上级批准正式定为九龙坡区实验教材。


适应性研究实践六年来,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学生,学生的发展的确可以用“令人惊喜”来表达。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具有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为学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载体;新课改下课标实验教材的有效使用,使课堂富有生命活力,把学生从“认知体”向“生命体”的本源回归,为学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新课程改革的评价功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其最大价值所在,为学生发展指引了方向。正因为如此,与非实验班同年级的学生比较,实验班的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为增强。如区实验一小二年级实验学生学了统计后,到容易堵车的石坪桥十字路口,统计车流量,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给市五支队,支队领导十分高兴,连声称赞;又如歇台子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网络中查找有关信息,摘录下来,跟爸爸、妈妈交流,家长激动不已,这不只是惊,更多的是喜;在第八届全国观摩交流会上,借用了谢家湾小学30个班的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争辩的风姿,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听课教师的啧啧称赞;从今年全区小学毕业年级抽样检测调查分析可知,实验班学生的合格率、平均分、优胜率均优于非实验班;等等。近两年来,我区小学生参加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首届中小学自制教具评选活动,获市一等奖5件,二等奖27件,三等奖42件。其中,有2件作品(银奖、铜奖各1)代表重庆市参加在广州举办的全国科技创新大赛暨第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获奖数量居全市前列,反映我区小学生在实践操作、创新能力等方面水平较高。


“被动”化为了“主动”,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区实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育》、《试教通讯》、《科学咨询》等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实验相关文章和教学设计120余篇,在人教网上登录8篇,在全国、市级论文评选中200余篇获一、二等奖,其中获全国一等奖5篇;实验教师参加市级、国家级各种竞赛活动,获等级奖68人,其中一等奖7人。承担全国、市级研究课和观摩课20余节;我区小学数学课改经验分别在全国、重庆市课程改革实验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得到与会专家高度评价,其研究成果、论文和案例获全国一、二等奖共8件;有4名被人教社授予优秀教研员和实验教师。教研员、实验教师参与了《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一至六年级教案编写任务,入选稿件18篇,共10万余字;主编了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学习指导》2本(重庆教育出版社),2006年在《教育科研》杂志上出版九龙坡区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实验专集1期,从“课题总结”“教学研究”“教学案例”“教学体会”四个版块全面展示了我区六年的实验成果;实验教材六年级共12册集中备课的完整教案已经汇总成册。许多青年教师在实验中得到锻炼,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一批在教学实践中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了市、区教育改革的新星和教学的骨干力量,其中重庆市名师1名,特级教师2名,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2名;有的教师在市内外小有名气,可以说,实验教材的使用发展了学生,同时教师在实验中锻炼发展了自己。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随着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会得到确立,课程改革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00: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