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程标准对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08: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程教材研究所 顾振彪


问: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共有28条,这些规定体现了作文教学哪些新理念?


答:最重要的一条,它要求作文教学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标规定:“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二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感情真实。”(第三学段)“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第四学段)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第一,新课标十分强调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


老一辈语文学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也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人生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作文说假话早巳成风。1998年某省的高考作文试卷,竟然有不少作文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以至于引起全社会的震惊和批评。作文说假话,在古代是不足为怪的。我国古代训练写八股文,就要求不说自己的话,要“代圣人立言”。而现在,如果对作文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那么我们将会重蹈封建八股教育之覆辙,不仅使学生养成假话连篇的不良文风,而且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的双重人格,这与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目标南辕北辙。


当然,这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只要是真的就行。据报载,去年某县初一学生作文统考,题目是“20年后的我”。近两千人中,除了少数学生选择从事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以及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轿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这些学生的确说了心里说,这些话过去是人们羞于启齿的,现在他们公然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了。对这样的“心里话”,能不注意正确引导吗?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密切关注学生作文的价值取向问题。


第二,不造假只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对这一点,在国际上都已达成共识。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


然而,我们学生的作文大都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意更是谈不上。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惟恐它不高尚;为了得高分,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惟恐它肤浅、片面;为了得高分,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于是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第三,注重联想和想像。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连说出的假话也是异口同声。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造成这种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像力。


想像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像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鲁迅先生说: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像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一次这样的作文,想像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不妨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在想像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这种记忆表象是想像的原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如果感情激发力强,记忆表象又丰富多样,学生的想像力必然强,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


问:新课标好像也比较重视作文教学的实用性,是吗?


答:是的。第二学段提出的“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第三学段提出的“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第四学段提出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都是这方面的要求。新课标在总目标中也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前一句话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后一句话重在交流信息、表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与国际上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以日本的写作教学为例,重视自我表达是他们的传统。但在“二战”之前,就规定学生除了写“表现自己的文章”,还要写传达社会信息的文章(包括记录、通讯、报告、评论等,这类文章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为目的)。“二战”之后,仍规定写这两类文章,不过后者的地位似乎在上升。美国一直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十分关注,把“创作”列为作文的一个项目。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


“恢复基础”的教育改革运动应运而生,1982年制订的《英语教学纲要》强调了包括写作能力在内的语文能力的实用功能。美国《提高写作技能》一书开宗明义:“写,是为了有效地交流。”这本书举出一个普通美国人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后两周内的写作活动:写了两份广告,填了一张保险估价单、一张所得税表,写了两份理由说明、一封抗议信、一封收款信、一封家书、一封申请书。以此说明“‘写’包围着你”。苏联在作文教学中也重视适应社会需要,心理学家达维多夫和玛尔柯娃主张根据交际功能,教会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随机应变;主张以作文为语文教学的中心,以培养语文交际能力为主线。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作文教学一向重视实用,对自我表现、发展个性比较忽视。有些同志再三强调作文要切合实际,培养书面语言的交际能力,对“北海之夜”“雨后”等抒发主观感情的作文题目很不赞成。现在,新课标根据国际上作文教学发展个性与适应实际需要并重的大趋势,提出我国作文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继承重视实用的传统,继续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问:新课标是怎样处理写作教学中培养语言能力与培养思维能力的关系的?


答:在这一点上,新课标主张二者并重。当前,学生写作能力较低,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人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应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关于发展语言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老一辈语文学家多有论及。例如陈望道、叶圣陶,认为应该二者并重。粱启超则认为在所有作文能力培养环节中,整理思想、培养思维能力是中心环节,开“以思维为中心”的先河。美国教育专家与我国语文学家有类似的看法。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像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像。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纽约大学坤思学院的唐纳德·姆奎德和罗伯特·爱特温也说:“过去大家认为思维是一种内在的准备活动,而写作是外在的语言表达,这自然是不错的。但事实上,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有一定的语言形式,这就涉及思维和口头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的问题了。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20世纪以来,美国作文教学的理念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重视听而轻视写作,再是到存在主义的自我表现,七八十年代以来则在“恢复基础”的教改声中提出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并重。1982年制订的《英语教学纲要》把思维技巧划分为创造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个方面,要求着力训练。这是美国教育改革的实绩之一。苏联,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记叙文写作,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为线索,在写短篇故事的练习中,虚构的成分逐步增加,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想像去写短篇小说。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文教学体系中,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熔为一炉的。他把观察作为作文教学的基础,认为观察能够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这三者是科学的作文教学的“支柱”。


在我国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离开社会生活,离开学生的思想感情,离开文章内容,大搞孤立的、烦琐的、机械的字词句的训练。结果与主观愿望恰恰相反,学生语言能力难以提高,作文能力止步不前。现在新课标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希望能有助于纠正这种违反规律的做法。


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是相当重要的问题,新课标也很重视这一点吧?


答:是的。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当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那么他们作文的长进还有什么疑问吗?近十几年来,有一些作文教学实验,例如北京景山学校的写“放胆文”实验,高原、刘朏朏(fěi)老师的“观察一分析一表达”三级作文训练实验以及去年开始的深圳市南山区、青岛市和成都市郫县等根据新课标实施的作文教改实验,都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日本,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其中“有东西可写”与“有写作动机”有密切联系。没有写作动机、不想写,就不会积极搜集材料,就不会“有东西可写”。如果第一、二个重要方面解决不了,那么第三个重要方面“能够写出来”也就无从谈起。美国、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美国教育家唐纳·格雷夫提出,随处乱涂乱画,是儿童使用符号能力的表现。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中,各门艺术教育都以创作为主线。苏联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少年期是言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应该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功能。


目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手脚被束缚了。写作动机不端正,写作兴趣全无,把写作视为畏途。这种局面,必须迅速改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3: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