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08: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梅铺中学 李荣



  有道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实验、分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这个意思。



就数学学科自身而言,它有自身的逻辑严密性,知识的系统性、抽象性、逻辑性、科学性都比较强,数学知识必须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学生周密细致的思考,与已有的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同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即使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也离不开学生的自学。离开了学生的自学、思考,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死板的,零星的,学生不会应用。这与没学没什么两样。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显得十分必要。



古代大教育家孟子说:“君子深造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一个人要有较深的造诣,必须用自学的方法达到。这样,他的学问就扎实,积累就深厚,应用起来就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也主张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主动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国倡导的“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法”,胡炯涛的“中学数学研究创造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都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新课改中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和提倡。



通俗地说,自学能力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学习,独立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能力。而数学自学能力则是以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方面、多因素的一种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科学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无非是“预习——听课——作业(或实验)——复习——考试”,不少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被动地听老师讲课,机械地学习,难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新知识,认识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识,全面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预习还可以搞清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产生渴望解决这些疑难的动机,带着问题学习就会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有些老师认为,学生课前预习了,对新课了解了,在上课学习时就没有新鲜感、新奇感,学生就不会认真听讲。其实,我们权衡一下利弊,不难看出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指导好学生怎样预习,把预习落在实处。



1、预习要自己独立阅读和思考



预习是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在预习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去分析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在此过程中,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差别,增大思维量,锻炼自己把知识进行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因此,在预习中,学生一定要自己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找出要学的新知识与他们已有的哪些知识联系紧密,把握住要学的新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应该怎样去理解。经过长期的预习训练,就会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的能力。



2、预习时要消灭课堂中可能遇到的“拦路虎”



“拦路虎”就是指新课中那些看不懂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只能以一种大多数学生都可接受的速度和方式讲课。学生听课时,如果出现了知识障碍,临时查书已经来不及了,回忆旧知识又没准备好或记不准,问老师要中断老师教学,问同学又要影响别人的学习。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在课前预习时补习这部分知识。听课时,顺着老师的思维,顺滕摸瓜,就不会有“拦路虎”了。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获取就起到了“桥”和“船”的作用,没有旧知识这条船或桥就难以达到新知识的彼岸。由此看来,预习对已学知识而言是复习、巩固和运用的过程,对新知识而言是初步了解、认识的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08: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自学中读书与思考的指导



自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读书与思考,而且阅读是自学的核心。在自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死读书,读死书,不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内部消化,不把读得的知识与原有的旧知识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整理,就不能较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1、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感知、理解、记忆、评价、创新书面语言的过程,是获取书本知识并增长内化吸收能力的过程。阅读能力不仅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而且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良好的记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抓“三读”指导学生过阅读课文关



学生读语文、读外语,一般都没有读数学的习惯,或者读书时抓不住重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领会不深。因此,要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粗读、细读、精读。



“粗读”就是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不忙于思考和解答具体问题,把各个知识点搞清楚,对主要的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用记号标下来,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什么样的知识点,不明白或不懂的地方要记下来。



“细读”就是具体细致地逐句阅读。把课文中各个问题弄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难懂的地方要反复多思多想,并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意义识记。



“精读”就是在弄清各个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中重难点作深入地分析,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评注。



也就是说,读书要经过从粗到细,再从精到粗的过程。读一课书,要先了解本课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各知识点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了解各部分的主要概念和定理,做到胸有成竹,纵观全局,然后经过细读,具体掌握其中的内容,详细理解每个知识点,弄懂每个概念或定理的含义,最后再进行一次粗读,把具体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归纳整理,并与原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以结构为纲,纲张目举,条清缕晰的新的认识结构。总之,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圈出新概念,点出关键点,框出结构公式,批出见解评价,标出顺序疑点,串联形成整体。



(2)指导学生读书要循序渐进,逐步进行



有些学生读书,特别是读数学书,往往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可以首先采用逐句领读加解释的方法串读串讲,并引导学生概括出每段要点,以后让学生多读多想,也可以为学生拟好阅读提纲,提出问题,让学生按提纲阅读或带着问题阅读。拟定提纲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提出的问题要带有启发性,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对于有些教材,还可以通过教具演示,或电教手段,学生的实习作业,加强直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易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比如在学习圆的轴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剪一个圆,自己折一折,转一转,加强直观,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圆的这两条基本性质,从而为进一步理解圆的垂径定理等性质定理奠定基础。学习圆柱或圆锥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作一个圆柱或圆锥,自己通过展开、组装的观察实验,了解圆柱圆锥及它们的侧面展开图。在学生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让学生测算本校旗杆的高度,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具有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分清情况,提出具体要求



对于概念,要做到“三会”,会叙述,会判别,会举例。要求学生在读数学时也要咬文嚼字,要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在字里行间找学问,能找出关键的字词,会用正确的语言叙述,举出符合含义的例子,对别人举出的例子会根据定义判断其真假。例如:圆周角的定义,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是角的顶点在圆上,二是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要注意区分圆周角与圆心角、弦切角等与圆有关的角的不同。



对于定理、公式,要分清条件和结论,明确由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以提高智力的抽象程度,掌握定理、公式的应用,并能熟练灵活地应用,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自己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要提醒学生必须是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实根存在,即△=b2-4ac≥0的前提下,二根x1、x2之间才有x1+x2=-b/a,x1·x2=c/a的关系,并要在此基础上,会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计算x12+x22,1/x1+1/x2等相关代数式的值。



对于课本中的例题,要先审清题意,明确已知和要求,而后自己想想比比、划划点点,自己试着解答,再与课本中的解答相对照。若自己错了,就要找出错误的原因;若对了,要看看自己的解答与课本上的解答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一种解法好些,好在哪里。同时,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解法。若是相关联的题组,要相互比较,寻找领悟解题规律或者题组中蕴含的规律。



另外,在学完一章后,要及时归纳这一章的知识点,做好系统的归纳,把零碎的知识点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从而站在知识体系的高度上把握教材,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较强的数学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7: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