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写教育随笔系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24 08: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笔”随谈
   作者:陈辽 
  如今随笔风行。南方有个《随笔》,北方有个《文学自由谈》,都是刊登随笔的。许多文学刊物,报纸副刊,也经常刊登随笔。有人说,随笔有随笔的样子,带有论文痕迹的随笔他是看不入眼的。那么,随笔的样子是怎样的呢?又该当怎样写呢?不妨作些随谈。
  随笔,英文essay,但在英文中,散文、小品文、随笔、短论,都叫essay。英国人把它们是混同一谈的。据《现代汉语词典》“随笔”条,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如此给随笔下定义,大致不差,但也不可一概而论。譬如,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本是一篇演讲,整理后发表是一篇有名的学术随笔,长达一万多字,“篇幅”并不“短小”。怎能说随笔一定“篇幅短小”呢。
  研究随笔,不必从定义出发,而应该从实际出发。
  太远的不说,至少在先秦的《晏子春秋》中就有多则随笔。其中一则流传后世:“景公筑长胇之台。晏子随坐,觞三行,晏子起舞,曰:‘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矣若之何?岁已寒兮,而役不罢,胣胣矣如之何?’舞三而涕下沾襟。景公惭焉,为之罢长胇之台。”这则随笔写得很凄惋。岁暮天寒,庄稼在地里不能收获,还要替齐景公服役筑台。晏子为民请命,忧国忧民之心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里的随笔更多。《过江诸人》、《孔融妙对》、《刘伶嗜酒》、《雪夜访戴》,都是脍炙人口的。及至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随笔却大放光采。“罗隐的《馋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小品文的危机》)但以“随笔”命名著作的,当自洪迈的《容斋随笔》始。这本随笔集,是毛泽东爱读的一部古典名著,宋以前的一部小百科全书。天文地理,医卜星相,典章制度,文物考据,奇闻轶事,豆棚闲话,民情风俗,政治经济,应有尽有。因为是文言文,篇幅多不长,但也有长达1500多字的,如《晁景迂经议》。依题材分,则有学术随笔,书证随笔,奇闻随笔,经济随笔,生活随笔,人物随笔,考证随笔,奇闻随笔,风俗随笔,知识随笔,制度随笔等等。方之于随笔大师蒙田、随笔名家周作人的随笔,也同样是如此,无所不谈,无所不议,种类繁多,并无定式。
  可见,随笔并无“样子”。如果随笔有了“样子”,那就不成其为随笔了。如同散文并无“样子”一样,随笔不可能有随笔的样子。
  在写法上,随笔也是依题材而异,依作家而异,千姿百态,难以尽述的。洪迈把论文《一定之计》收入他的《容斋随笔》中,足见论文也可以是随笔。留有论文痕迹的随笔,在《容斋随笔》中随处可见。如《野史不可信》、《蓍龟卜筮》、《彭越无罪》、《兵家贵于备预》等。可以说,写随笔无定法。
  在我看来,随笔写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有新思想。新思想是随笔的灵魂。无此,即使旁征博引,嬉皮笑脸,也只是“小摆设”,而非好随笔。有新思想,即使只有数十字,也能传留后世。如明吴从先的《小窗自纪》,几乎每则都有别人不曾道过的新思想。有云:“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未尽。人何不以‘不知足’一念加之书。”区区25个字,却耐人深思。鲁迅说过:“明末的小品虽然比较颓放,却并非全是吟风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这种作风,也触着了满洲君臣的心病,费去许多助虐的武将的刀锋,帮闲的文臣的笔锋,直到乾隆年间,这才压制下去了。”(《小品文的危机》)在“不平”、“讽刺”、“攻击”、“破坏”中都有新思想在。
  若问:新思想从哪里来?一是对生活的新发现;二是对历史的新见解;三是对“痼疾”的新针砭;四是对人物的新议论;五是对知识的新阐释。所以,要写出好的随笔,仍然少不了生活的体验,学养的积累,思想的提炼。至于“带一点幽默和雍容”,“有漂亮和缜密”,那毕竟是写好随笔的第二位。缺少了新思想,不进行“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鲁迅语),即使写得幽默、雍容、漂亮、缜密,那也只是“小摆设”,而不是好随笔!
  愿我们改革开放年代的随笔,多一点新思想,多一点战斗性,在写法上多种多样,“百花齐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2-24 08: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怎样写教育随笔系列

浅谈随笔的思想 ??文/雨巷空灵
一日,同事推荐余秋雨的《西湖梦》给我看,说是篇很不错的文章。细细品了一番,果然不假。首先,《西湖梦》的选题角度新颖。作者从开篇的“西湖的文章实在做得太多了,做的人中又多历代高手,再做下去连自己也觉得愚蠢。”引出全文,令人不禁有种想读下去的理由。但再作西湖风景的文字的确是件愚蠢的事,西湖的美,历代多少文人墨客曾写过。于是,作者又转念将西湖的美转到人身上,以发生在西子湖畔的传说和故事中的人为主角,以写人性来写西湖的美,写西湖的文化底蕴,写西湖带给我的种种遐思。于是西湖不再是风景,而是有足够人性和文化内涵的一个令人梦想的湖。
这样的选题令人耳目一新,而其间人文与思想性的东西是文章吸引我的另一个理由。读这样文章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深刻的人格思考。我们常常在写随笔的时候过多地关注文字的优美,形式的布局,而忽略了文章本身思想性的东西,使文章的精髓部分在自由随性中丢弃,这是很可惜的事。
一篇好的随笔,其实是在随意的文字中抓住了其思想性的灵魂,于是可以由着其“形散”,而神始终通过这种思想“聚”在一起。转而想起我们一些作者的随笔,有足够漂亮的文字和布局,却常常给人空洞的感觉,这其实是因为文章失去了思想这条主线。
读过蝴蝶轻舞题为《触摸她们的心灵——张爱玲》的随笔,印象颇深。作者以“张爱玲是我最喜爱的女作家。”引领全文,继而以我所认识的张爱玲及其作品来层层渐进,论述我喜爱张爱玲的理由。全文主旨鲜明,将张爱玲这位传奇女作家的个性与其作品的思想性相结合,以细致入微的刻画来表达角色的人性,是篇较有思想的随笔。
再说作者寒默的《半月写一字》,从一个谜语开始,然后用一些身边的小故事串起全文,最后以解开谜语来结束全文。文字朴素真实,思想细腻,岁月在平淡的琐碎中流逝,却得出一个道理“其实,人的一生关键还是在于健康,肥也好瘦也好,无病是福无忧是福”。这就使得全文在平淡中升华,而始终贯穿的思想也就使文章做到了“神聚”。
当然,并不是每篇随笔都尽如人意,有些随笔文字不错,但缺少了思想性的东西,便少了几分回味的理由。如作者毛毛琼儿的《走马观花游周庄》一文,文字流畅,叙述也完整,但作为游记随笔,由于偏重于对景致本身的描述,而使文章的思想不够深入,缺少了“游周庄”之后的感思和这美丽景物带给读者的回味。
由此可见,要写好一篇随笔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注重文字的修饰、通篇的布局结构,更重要是要抓住文章思想性的东西。想表达什么,要表达什么,通过什么来表达是写随笔的形式和内容,而怎样以一种思想贯穿全文,使文章“形散神不散”,则是一篇随笔精髓的部分。我们在写随笔时,一定要抓住思想,在自由随意中寻找情感的归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2-24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怎样写教育随笔系列

之三  怎样写教育随笔
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
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
借事说理
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
夹叙夹议 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
随笔是最适合教师创作使用的一种形式。
教师如何才能写好教育随笔呢?
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等。
有些教师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写东西,抑或是想起写文章就头痛,认为这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和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教师讲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从口头的变成书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随笔。
教师要想写出好的随笔,在掌握了它的基本要求之后,要做的就是以下几点:
随手
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有点火花闪动似的,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您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故事就很难说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所以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如果能坚持记教育日记,那么您会发现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经不太记得的事,但是在当时它是如何地让您受到震动。
随便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说的话说清楚了,也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如果您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您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您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随心
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却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随笔是笔要随脑。
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教师生活于学生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孩子的每一次倾心的谈话,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工作之余要读一点书,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处及与教育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所谓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
最后一点是,要想写好随笔,关健还在于动笔,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9: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