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67|回复: 0

优化合作学习提高合作效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8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彩娟



合作,作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所接受,并进行重点的研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通过合作,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和探索能力。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的散乱,设置的问题缺少研究价值,学生参与的欠平衡等,致使小组探究“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造成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实为摆架子、走过场。那么,怎样才能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使小组合作学习得以优化,从而提高合作效能呢?

一、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

科学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组或集体的缩影。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妥,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小组长可由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二、构建合适的合作学习环境

1. 安全的心理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小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上把鼓励送给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回答错了,也没有人会嘲笑;在课外,教师要主动和学生交流内心的想法,拉近距离,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学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毫无戒备地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了,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机勃勃。

2.充裕的时空环境。

这里的时空环境一方面是指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另一方面,往往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是小组合作之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和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时,要提醒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说一说,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比如:在认识圆柱时,要让学生先独立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圆柱,然后再向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是怎么摸的,怎么滚的,自己有什么发现,再听听同伴的做法和意见,与自己的又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在充分感知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他们的合作将不再盲目,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3. 热情的帮助环境。

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要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有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考虑到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帮助性的提示,在那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得到一定的启示,而不至于让他们束手无策,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如“分类”这节课中,在实际应用阶段可以让各小组整理一个学生的书包并进行合理的分类,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由于书包里装的大部分是书籍类,要对同样的书籍类进行再分,就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提示信封:(1)按书本的大小分。(2)按不同科目分。(3)按书本的厚薄分。告诉学生尽量依靠小组的力量完成,当有困难的时候可以打开提示信封。这样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让他们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

4.真诚的激励环境。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其次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激励这一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各抒已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已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三、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让学生学会大胆表达。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实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这样,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 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

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因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才能使发言人感到自己发言的价值。相反的,当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发言者就会觉得自己的发言无关紧要,从而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因此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积极参与。

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推出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对于这位“代言人”而言,他当然能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而对其他人来说,是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就不得而知了。因此,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合理分工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在教师指导下或由小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比如谁当表述员,谁当组织员、谁当记录员,谁当检查员等。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以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对于教师,应热切关注整个学习活动,对谁已经发言了,谁还没有发言要心中有数。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回答,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使他们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合作,以保证合作学习取得最佳成效。

四、抓住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数学有些操作内容依靠学生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或无法很好地完成的。比如:在认识“米和厘米”时,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用卷尺或米尺去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如黑板的长,教室的宽,课桌的高等等,就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合作才可能较好地完成;又如,在学习“可能性”时,可安排同桌为一个小组,一人摸球一个猜的形式,增强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再如,在学习统计时,教师调查班上部分学生爱吃水果的情况,要进行归纳与统计时,也需要小组的力量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因此,教师应多设计这样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效率。

2. 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有些问题依靠学生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适当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比如: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桃,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说:我买9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有的同学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退位减法,大部分的学生都感觉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通过集体的智慧得到了许多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再一次感觉合作的力量。

3. 意见不一需要争论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下定论,而应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让意见不一的双方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比如:在《对称》这一节课里,“做一做”里有一题,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如图:



当出现这个图形时,学生有的说是对称图形,有的说不是,大家各持已见,互不相让。这时老师就组织学生讨论,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同学说:老师,这房子对折后它的左右两边不会重合,因为它一边没有窗户,所以它不是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说:老师,如果我们不要看窗户,对折后房子的外框会重合。瞧,多么独特的见解,如果老师一味的否定,哪里有这么精彩的发言,哪里有这么有创意的想法,学生已经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呀!

五、增加有效的合作学习途径

1. 融入竞争机制。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用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助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必然会投身整体、投向长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局限于眼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2.重视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是形成正确认知、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各小组各自合作的基础上,教师要给足学生的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空,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通过充分交流、相互开拓、辨析和质疑答辩,进一步内化知识,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最终达成共识,归纳概括合理的结论或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3. 及时反馈评价。

恰当的评价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合作的情感、态度、表现等及时进行恰当的形成性评价,并且组织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以此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方向、指导行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意求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总之,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意味着安排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简介:

李彩娟,女,32岁,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副教导主任。龙岩市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漳平市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会员。联系电话:0597-75358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08: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