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叙述事情谈点看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07: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学目的

叙述事情,谈点看法,即常说的“夹叙夹议”,是写议论文的初步训练,必须打好基础。“万事起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版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初一学生,在首次阅读议论文之后进行这种“叙议结合”的写作训练,难点有三:一是准确掌握叙事的分寸,做到简明、清楚;二是根据事情恰当地谈点看法,做到言之成理;三是事与理的有机结合,紧密相连。

据此,整个指导过程立足于为学生排忧解难,通过借鉴课文、听记材料、简缩故事等多层次的训练,做好“架桥铺路”的工作,以激发写作兴趣,扫除心理障碍,树立写作信心,使学生掌握写叙议结合文章的基本规律。同时, 在指导过程中,采用听故事、读材料、提炼观点、口头作文等多种方式,熔听、读、说、写于一炉,以利于多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作文指导成功的心理要素是消除学生写叙议结合文章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因此,指导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反复实践,体会认识,最后把写作要求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内化为学生心目中的写作“规律”,力争使学生的写作活动上升到水到渠成的境界。

课时:1课时。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录音带,内容:根据课文《谈骨气》的事实论据改编成的《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课上播放故事录音,学生会产生联想,引起对学过的议论文的回忆,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再听记故事内容,并同课文中的事实论据进行比较,认识故事的叙述和论据的叙述因目的不同而要求各异,初步形成对夹叙夹议文章中叙事基本要求的感性认识。

(2)油印材料。《薛谭学唱歌》的故事依据《列子》中《薛谭学讴》扩写而成。印发《薛谭学唱歌》的材料,在于提供一个叙事详细、生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按照叙事“简明”、“清楚”的要求,简缩成用来发表看法的事例,完成由感性认识到实际训练的过渡,为综合训练奠定基础。

(3)小黑板。内容:按照“简明”、“清楚”的叙事要求简缩《薛谭学唱歌》的叙例文字。这段文字是特意准备的,其意图:一是提供“叙述事情”的范例,对“简缩”训练步骤作一小结;二是自然引出提炼观点的训练,为开启下一步教学活动作好准备。

学生准备

每人搜集一个同《齐白石画画》(见课本223页参考题目1)内容相似的事例,目的在于为综合训练时的“举例作证”提供例证,完成口头作文。同时,启发学生注意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思考,引入新课

师:我们刚学过议论文《纪念白求恩》,如果把课文的题目改成《白求恩的故事》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白求恩的故事》是记叙文的题目,同课文的夹叙夹议的内容不相符;而《纪念白求恩》除了简明概括地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外,还根据事迹发表议论,赞扬白求恩的精神。

师:写法的差异和叙事的详略不同正体现了记叙文和议论文各自的文体特点。我们学过的《纪念白求恩》《谈骨气》都是既叙事情又讲道理。道理是根据事情说的,事情和道理要紧密相连。这种方法通常叫“夹叙夹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这种方法练习写作。

板示课题:叙述事情,谈点看法。

(二)听记故事,比较认识

师:先请听一个小故事。

播放《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略)

教师观察学生听故事时的表情、反应。

师:这个小故事大家不感到陌生吧?能讲讲来历吗?

生:《谈骨气》中引用了这个故事的内容。

[静听录音,引起联想,似曾相识,激发兴趣。]

师:再放一遍录音,仔细听,记住要点,然后追记故事。

学生听完录音,记下故事内容,教师巡察学生追记情况。

师:把记录下的故事读一读,然后同《谈骨气》中的有关内容(叙例)加以比较,谈谈两者在叙事上的异同,并说明理由。

生:内容基本相同,但课文叙事简明,仅60字,而故事叙事详细、生动,近200字。课文的叙事作为论据,为了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观点,而故事没有证明观点的作用,只是为了把事情叙述得具体、生动、感人。

师:通过比较,同学们能否总结一下记叙文和叙议结合的文章对叙事的不同要求呢?

生:记叙文叙事要求具体、生动,甚至要写出细节,能感染别人;叙议结合的文章中的叙事,要求简明、清楚,能紧扣观点,证明观点。

[比较中辨析,辨析中认识,明确本次作文对叙事的基本要求,胜过教师的单纯说教。]

板书:叙述事情:简明清楚,证明观点。

(三)印发材料,简缩提炼

师:我们明确了叙议结合的文章对叙事的要求。现在请速读印发的材料(课前发《薛谭学唱歌》的材料),看看是记叙文还是夹叙夹议的文章。

学生速读《薛谭学唱歌》的材料。

薛谭跟随秦青学习唱歌。经过半年的学习,薛谭学会了不少演唱技巧,在师兄弟中小有名气。这时,薛谭自以为唱得很不错了,便萌发了回家的念头。一天傍晚,秦青正在弹琴,薛谭来到琴房向老师辞行。秦青既没有劝阻,也没有指责,平心静气地说:“今日天色已晚,暂且休息一夜,明早老师为你送行。”第二天早晨,秦青在城郊的大路边准备了酒菜为薛谭饯行。师徒饮过话别酒后,秦青把自己使用的一张琴郑重地赠给了薛谭,然后打着拍节唱起了悲壮的歌曲。歌声高亢悲凉,动人心魄,震撼了树林,在天空中回荡,阻止了空中飘动的云彩。薛谭被老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意识到自己的无知,立即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向老师认真求教,并且表示把老师的演唱技巧全部学到手。

生:是一篇记叙文。

师:如果我们要借用这个故事讲述道理,该怎样叙述事情呢?

生: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叙述。

师: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内容,注意简缩去不必要的内容,做到简明清楚。

[明确了要求,仅仅是认清了“目标”,必须经过实际训练,才有可能把要求变为行动,才能一步步向目标逼进。]

生:薛谭向秦青学唱歌,刚学到了一点本领便自满起来,提出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而是在城郊的大路边为他送行。这时秦青打着拍节唱起了悲壮的歌曲。歌声震撼了树林,阻止了飘动的云彩。薛谭被歌声打动了,意识到自己的无知,立即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唱歌。

生:秦青教薛谭唱歌。薛谭还没有把老师的本领学会一半,自以为很不错了,就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强留他,而是在城郊的大路边为他送行时,唱起了悲壮感人的歌。歌声震撼了林木,回荡在空中,阻止了飘动的云彩。薛谭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回去继续跟老师学习。

生:(略)

[“历练”是获得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径。训练学生简缩式口述,在学写叙议结合文章的道路上架起了第一座桥梁。]

师:同学们口述得不错。按照叙事简明清楚的要求,现在把简缩后的叙事内容抄在小黑板上。出示小黑板(内容从略)。根据这个事例,考虑怎样谈点看法。阅读课文中的“作文提示”,看看告诉了哪些应注意的问题。

生:“作文提示”告诉我们讲道理要针对事情来谈,把事情和道理紧密结合起来。

板书:谈点看法:针对事情,事理结合。

师:按照这个要求,考虑如何谈点看法。认识一个事物或分析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小黑板上写的事例,包括了“教”与“学”两个方面,选择哪个方面去谈看法,请认真思考。

生:故事告诉我们,求知应当谦虚好学,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薛谭如果因为自满而真的离开老师,必然前功尽弃,一无所成。

生:秦青对于薛谭的中途停学没有指责、批评,而是用自己的歌唱启发薛谭认识自己的不足和放弃学习的错误。由此说明老师教育学生改正错误,注意教育方法,重视诱导启发,就能取得好的效果,证实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生:知错就改是一个人进步的开始。薛谭意识到自己错了,立即要求回去继续向老师学习唱歌,就是他进步的起点。

[谈点看法,必须要有针对性,做到联系事情,言之成理,切忌脱离事情空泛说理。帮助学生选择分析认识事物的角度,是在学写叙议结合文章的道路上架起的又一座桥梁。]

(四)叙议结合,综合训练

师:我们掌握了叙述事情谈点看法的基本要求并进行了初步训练。下面我们进行叙议结合的综合训练。先看课本《齐白石画画》的内容,再扣住题目《不教一日闲过》,按照“记叙事情—谈点看法—举例作证”的结构,练习口头作文。“举例作证”的事例,可以用课前准备好的事例。

生:艺术大师齐白石85岁那年,有一天一连画了四张画,午饭时还不肯停笔。画完第五张以后,他在画上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一个老画家,前一天因情绪不好没有作画,第二天还要补上,并且题字自勉:“不教一日闲过”。这充分说明白石老人对时间的珍惜。每一个懂得人生意义的人都不肯虚度一日。他们总是珍惜一分一秒,向着奋斗目标努力前进。鲁迅先生同样如此。他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献身无产阶级文学事业数十年,始终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停,甚至在他患病去世的前两天还在写作。

生:大画家齐白石85岁还坚持作画。有一天,一连画了四张画,午饭时还不肯停笔。画完第五张后,他在画上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不教一日闲过”正是老画家珍惜时间、勤奋刻苦的优秀品质的写照。一位85岁的老人,能够这样惜时勤奋,是因为他热爱生命,热爱事业。他懂得,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每一天的勤奋都关系着事业的成功。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每天用十六七个小时拼命写作,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巨著《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生:(从略)

[综合训练有了一定的难度,参看课文的有关内容,利用课前准备的同类事例,恰如为学生铺好了层层台阶,帮助他们登上峰顶。]

师:同学们的口头作文都比较好。按照训练要求,都能扣住题目,叙事简洁,根据事情说理,做到事理结合。运用课前准备的同类事例也比较恰当。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因事说理,夹叙夹议。

板书:因事说理,夹叙夹议。

[经过分步训练,归纳出写叙议结合文章的总体要求,顺理成章。]

(五)课外练笔,强化迁移

师:掌握“夹叙夹议”的技能,是写好各类文章的基本能力,必须通过练笔,进一步强化。下面布置课外练笔作业。

命题:发生在我(家、班)的引人深思的事。

要求:按照本节课归纳出的“叙述事情,谈点看法”的要求写。需要注意的是说理要依据事情,事理结合,写出“引人深思”的道理来。

[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经常会发生一些司空见惯但又令人深思的事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勤于练笔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工作,应当抓牢。]

四、板书设计

叙述事情:简明清楚,证明观点。

谈点看法:针对事情,事理结合。

因事说理,夹叙夹议。

作文指导重点应放在构思的训练上,通过有层次性的课堂活动,使学生不仅懂得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而且要落实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的各种训练,让学生掌握写好本次作文的基本路子。

板书设计简明概括地反映了作文指导的过程及训练的环节:首先了解叙述事情的要求,再认识谈点看法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明确写作规律:因事说理,夹叙夹议。整个指导过程以训练贯穿始终,板书显示了训练的三个层次,如同是达到目标的三个台阶,体现了“教学目的”中“架桥铺路”的构想意图。

五、教学说明

因材施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其精髓在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情来设计施教方案,再经过教学实践达到预期的目的。初一学生初次练习写夹叙夹议的文章,从学情考虑有相当的困难,其中年级差异、知识结构差异和心理差异是主要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年级差异  初一学生课外阅读的文章大量的是记叙文,本年级写作训练的重点也是记叙文,因此作文指导首先要注意写作内容同年级写作训练重点的差异。引入新课、听记故事、比较认识等教学步骤结合单元阅读课的内容,设置易于达到的“亚目标”,做好从记叙文到夹叙夹议文章的过渡,则是思考之一。

知识结构差异  初一学生首次写夹叙夹议的文章,在单元阅读的基础上,对叙议结合的有关知识有了初步认识。这些知识,由阅读课的初步理解到写作实践的具体运用跨度较大,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学中印发材料,安排简缩练习以及指导角度,训练概括说理,力图缩小知识结构差异,把握知识要领,则是思考之二。

心理差异  首次写这种陌生的作文,学生心理上产生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是可以想见的。教学中从两个方面排除上述心理障碍:一是借助多种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安排有梯度的训练层次以解除其疑虑;二是在组织训练过程中,教师须精心指导,重启发,重激励,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成功,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跳一跳,摘桃子”的信心。此之谓思考之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6 15: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