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一等奖论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07: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知道,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刚开始在实践这一新理念的时候,并没有体会到为什么要这么做。只觉得现在的课都时兴这么做,好象是赶时髦。甚至还曾这样想: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规规矩矩地学;老师有条不紊的问,学生不折不扣地答。然后反反复复地练,学生照样能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考试照样能得高分。只要试题会做了,分数提高了,这才是现实的,其他都是虚的。但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才真正体会到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种形式上的转变,而有其深远的意义。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过去在教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具有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说明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指出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接着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然后在角的分类的基础上,对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再用集合图表示出来……至于为什么这样教,从来没有考虑。总觉得课本上有,我是老师,我得教,你是学生你得学。课堂教学成了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今天在教这节课时我做了以下几点改进:
第一,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学生都认识三角形,能说出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只是不能准确地说出什么是三角形。特别是对于“围成”这个词语的理解。因此,我把重点放在对“围成”这个词语的理解上。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1.让学生摆小棒,摆的时候想一想要注意什么。
2.组织辩论:让说“组成”的同学和说“围成”的同学分别派代表上台展开辩论,各述己见,看谁能说服对方。
3.做游戏。让学生三个人一组手拉手围一个圈,别松开。再把手伸直,围成一个三角形。想一想,如果有一个人把手松开了,这时的图形还能用“围成”这个词语来说明吗?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是不言而语了。
第二,对于三角形的分类,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这部分知识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1.四人一个小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几个不同的三角形,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出每个三角形中的三个角。
2.小组长执笔,组内成员汇报,填写这张探究表:
三角形

锐角个数

直角个数

钝角个数

三角形名称

三角形1





三角形2





三角形3





三角形4





三角形5





3.说一说,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4.想一想:①能画出只有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吗?②能画出有两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吗?③能画出有两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吗?④这说明了什么?
5.你能试着给这些三角形起个名字吗?为什么这样起名?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而且,起的名字跟书上的不谋而合。从学生的脸上不难看出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然后又通过“猜猜我是谁”这一活动,老师故意只露出一个锐角或两个锐角让学生猜。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三类三角形的特点。我觉得这样设计,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从过去的记数学、听数学、看黑板上的数学,转变为现在的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重视过程的数学课,意味着“数学知识”的总量肯定比以前要减少,即学生做的题少了。而且,探索的经历意味学生要面临很多困惑、挫折、甚至失败。学生可能在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之后结果并不理想,但这些是学生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为留给学生的可能是一些对他们终身有用的东西,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汇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就是毕业以后很多年,学校里教的东西渐渐忘了,还有一些东西是忘不掉的,忘不掉的东西才是教育。”我想,这不正是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一先进理念的体现吗?由此可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对学生今天的学习负责,更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22: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