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生如何评说自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08: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7%的医生曾连续工作36小时以上”“83%的医生称同事中有人患癌症”“75%的医生年收入低于4万元”……本报此前连续三期推出的“中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系列报道公布了以上数字,反映了中国医生生存的部分现状。与此同时,在对百姓进行的调查显示,仅20.80%的人认为医生是“白衣天使,很光荣”,43.61%的人称这一行业“费力,但不讨好”。

  面对这样的现状,医生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职业的呢?此次,本报与丁香园网站进行的网络调查,及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南京、西安、成都8个城市19家医院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183名医生中,43%的人对工作“既喜欢又怕”,仅8%的人表示“很热爱”这一职业,89%的医生想过“离开医院”。</P>


  43%的医生对工作“既爱又怕”</P>


  作为让老百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医生自诞生伊始就被赋予了神圣、崇高的地位。但在此次调查中,当问到“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时,43%的医生尽管喜欢,但“也害怕,怕病人闹事,怕值夜班”,24%的人认为“它仅仅是一份工作”,仅8%的人表示“很热爱”。同时,89%的医生常听到身边同事对工作的抱怨,89%的人想过要离开医院。</P>



  “尽管数据中可能有些情绪化的因素,但也反映了很多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的想法。”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高海鹏、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袁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对调查结果的看法出奇得一致。高海鹏院长表示,属于医生的荣誉和价值肯定,要从后半生才开始。大多医生年轻时工作强度大、收入低,还得面对医患矛盾。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邓开叔也表示,医生状况目前苦乐不均。35岁以上的医生职业满意度高些,35岁以下的年轻医生则容易萌发“走”的念头。王拥军院长则告诉记者,他们医院每年都有人放弃“医生”职业,去一些医药公司卖药,甚至做起了和医学完全不搭边的工作。2007年,甚至有一位外科医生在《中国青年报》上刊文,无奈地称:“我不想再做医生,哪怕去街边弄个铁桶卖烤红薯,哪怕去擦皮鞋。”</P>


  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从迈进医学院大门的那一刻开始,他就认为医生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张孝骞、林巧稚这些医学大家更是我们的榜样。但目前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和他们当时完全不一样了。他们那时不用贷款买房,不愁工资不够花,更不用怕有些患者的过激言行。可我们现在工作累、收入低不说,还得处处如履薄冰,横跨‘医院’和‘法院’之间。压力一大,难免抱怨两句,偶尔也会赌气地想‘干脆不当医生了’,但冷静下来想想,还是舍不得这个职业,所以必须坚守。”</P>


  医生压力来自何方</P>


  诚然,导致医生抱怨,甚至产生离职想法的原因在于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调查中,98%的医生称自己每天都面临巨大压力。对此,专家们认为,医生压力主要来自以下方面。</P>


  首先,医患关系存在矛盾。调查中,80%的医生表示,其压力主要来自医患关系。的确,近年来,有关医患矛盾的事例和数字经常传出。在一些患者眼里,医生成了冷漠的、可牟取灰色利益的职业。有患者甚至携带录音笔和摄像机就诊,记下医生的言行,以备将来“对簿公堂”。我们的调查也显示,仅2%的医生没碰上过患者或家属辱骂医生。王拥军院长告诉记者,20多年前,患者对医生无比信任,即便医疗中偶有差错,患者也能理解。“当时,一个医院一年有1例医疗纠纷就是很了不得的事了;可现在,有的医院一年就七八十例。医患关系的紧张实在让人悲哀。”</P>


  而有的百姓认为,问题的主要责任在医生。“有的医生拿红包、回扣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有的医生态度恶劣,冷冷地问几句话,就把病人打发走了。别说悬壶济世了,就连基本的工作态度都不能保证。能让老百姓不抱怨吗?”面对百姓的抱怨,很多医生其实也能理解,一位年轻的医生留言称:“我们有时是觉得委屈,但仔细想想,现在不少医生的医德确实比以前差了很多。拿我自己来说吧,一天下来看几十个病人,已经成了机械运动,很难想到坐在对面的是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急需帮助的病人。”病痛折磨下的患者往往更脆弱、敏感,哪怕一句不耐烦的言语,都会给他们带来莫大伤害。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指出,医患矛盾的产生有体制、医生和患者等多个因素。“但无论如何,医生对自身的肯定主要来自患者的肯定,如果长期得不到肯定,容易让他们产生职业倦怠。而医患矛盾又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调查中,仅5%的医生表示,自己从没焦虑或抑郁过。</P>


  其次,高期望与医疗中不确定性的悬殊。有人说,再年轻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长者,他肯向你倾吐一切;再无能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贤,他认为你可以解决一切。医生的神圣在于此,医生之难也在于此。“的确,医生是一个成就感与挫折感并存的职业。”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于海告诉记者,老百姓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因此对医生有着超出寻常的期待;百姓的高期望使得医生对自身的期望也很高,希望尽快把病治好。但医学的不确定性又会不断带给他们挫败感。俞国良教授也表示,医生对自身的高期望与实际知识、能力出现偏差,是压力主要来源之一。</P>


  再次,对未来迷茫和困惑。调查中,当问到“对未来工作方向预期”时,仅5%的医生“充满希望”,63%的人选择了“一般”,32%的人甚至认为“没指望”。上世纪90年代,身为麻醉科医师的台湾作家侯文咏描写了大医院中实习医、住院医师的真实生活。他们不知要写多少篇论文才能挤进有资格晋升的“茫茫人海”,不知其间会不会因一个失误就“丢了饭碗”。高海鹏院长指出,对前途的迷茫是很多医生面临的最大困惑。俞国良教授则指出,医生每天要面对大量患者和同类疾病,时间长了难免产生“审美疲劳”。“但这个职业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勤奋吃苦、默默奉献,能耐得住寂寞。”</P>


  最后,来自收入等其他因素。“医生收入并不高”在本报第237期头版《医生收入低不低》中已做过详细报道。此外,王拥军院长告诉记者,国外医生的工作只是把病看好,但中国医生还得承担医保、公费医疗等负担,这些出了问题,同样得惩罚医生。很多医生表示,他们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专心致志地看病,不用想一些其他的事。”</P>


  当然,调查中同样有让人感动的数据――65%的医生背后有家人的支持;69.55%的百姓认为医生收入和付出相比“偏低”。袁钟教授表示,如果说医生在踏入行业门槛的那一刻就选择了奉献的话,其家属的付出也丝毫不亚于他们。</P>


  医生压抑,受害的是百姓</P>


  当巨大的压力接踵而来,医生难免在工作中变得敏感、紧张、压抑。“这样下去,最终伤害的只能是老百姓的利益,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王拥军院长指出,“以前我们会对刚入门的医生说,‘你们要时刻以患者利益为重’;但现在,医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诊疗过程中保护自己。拿脑血栓溶栓来说,目前中国每年有100万人需要接受这种治疗,但真正做的只有1000多人。这是因为溶栓治疗中有60%并发症的可能,医生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保守治疗对百姓肯定不利,但也是医生现阶段保护自己的无奈之举。”</P>


  从医学发展来看,高海鹏院长指出,失去创新激情的医生只会得过且过,甚至半途而废,从而造成医学发展的整体滞后。“如果说上世纪,郭沫若、鲁迅等人弃医从文,是追求进步的表现。那么今天,医生放弃多年的医学生涯,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很多后来转行的人和我说起这事时,都或多或少流露出些许遗憾。”袁钟教授表示。</P>


  医生心态发生了变化,也让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也令人忧心。调查中,81%的人认为近年来医学院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71%的人反对自己的子女再当医生。此前中国医师协会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医生的子女愿意再当医生的仅为17%。“现在的医学生的确不如过去,中华医学会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本富指出,这首先由于医学院的准入门槛比以前低了;其次,医学生们看得多、学得多,但实践机会比以前少了;最后,医生社会地位的下降使得不少医学生毕业后另投其他职业。对此,袁钟教授表示,目前这种人才流失的情况可能一段时间内并不会表现得特别严重,协和医科大、北医、首医这些重点医学院校也不会门可罗雀。“但不可否认,医生的这种心态会让其子女或学生深受影响。如果到将来,好医生越来越少了,百姓的健康谁来保障?”</P>


  医生需要更好的生存环境</P>


  尽管有委屈、有抱怨,甚至想过“跳槽”,但中国仍有600万医生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行着伟大的誓言。而社会,也应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让他们能专心科研、全心全意治病救人,这也是为了百姓自身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利益。</P>


  邓开叔会长表示,医患双方必须冷静看待当前的医患关系。首先,医生要重建自己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美国某报社举办过一次“在这世界上谁最快乐”有奖征文,其最佳答案有三:一、挽救患者生命的医生;二、忙了一天,为婴儿洗澡的妈妈;三、作品刚完成,自己吹着口哨欣赏的艺术家。作为接触到人类最高价值、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职业,医生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P>


  其次,以德服人。我国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指出,“医生要有科学家的技术,传教士的心灵”。“这听上去有点难,其实很简单。”袁钟教授表示,“哪怕多和病人说两句,多给一些笑脸,对病人来说就是莫大的安慰。有个病人对我说过,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感觉很无助时,一个医生走过来摸了摸他的头,他立刻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对医生来说很难吗?其实一点都不!”这就是医德。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特鲁多医生的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俞国良教授则向医生提出了“六心”,即爱心、热心、用心、耐心、精心和信心。</P>


  对患者而言,则要充分理解医生,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医生也是普通人,更有好心人。俞国良教授认为,患者应该具备“四心”,即同心(设身处地为医生着想)、放心、安心、开心。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癌科主任江泽飞说:“人类99%的疾病可能目前还没办法完全攻克,这是必须接受的现实。所以患者对医生的预期千万不要太高,否则会给他们过大压力。”王拥军进一步指出,当遇到医疗纠纷时,患者要用正当方式去解决。打骂医生,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耻辱。</P>


  从制度上来说,几位专家都呼吁,国家应加大投入,将医生和患者之间“钱”的纽带斩断。▲</P>


</P>


  编后:截至本期,“中国医生生存状况系列调查”的数据和相关报道已全部刊登。此次有关医生甘苦、困惑以及医患关系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有网友留言说:“原来医生们也这么不容易,我们患者真应该多去体谅。”也有医务人员致电来:“你们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其实,目前医患关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自省、自律。”</P>


  报道虽然结束了,但有关医患的话题还将探讨下去。希望我们一次次努力能够促进医患间的理解,让医生工作更受尊重,让患者心态更加平和,让大家的心贴得更近,让整个社会更和谐。。</P>


  在此,《生命时报》衷心感谢积极参与调查问卷的广大医务人员和网友,及参与讨论的各界专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8 08: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