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10|回复: 0

《未来的桥》品评交际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 0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指导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初步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关于桥的课件;
    2、学生搜集桥的图片;
    3、学生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图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这几天大家都忙坏了,又是搜集桥的图片,有是画桥,那大家肯定
  道我们今天这节课是与什么有关的啦?
  生:桥
  师:好,那我们就给这节课起个名字叫:桥。(老师板书:桥)老师也搜集了不少桥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呢?
  生:想
  2、播放有关桥的课件(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等)
  师:刚才你们都看到哪些桥呀?
  生:木桥,竹桥,石桥--------
  师:是呀,桥的世界真是太丰富了,在这么多桥中,你最喜欢什么桥呢?(先同桌练说,再指名说;引导学生先说喜欢的桥的名称,再说喜欢的原因)(引:1、她是怎么把这座桥说得好的?2、她说的好这座桥有什么秘密呢?3、她又是为什么说的这么好,引起了你们这么热烈的掌声呢?4、她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3、小结过渡:小朋友你们精彩的发言让黄老师了解了你喜欢的桥,随着科学的发展,桥也不断在变化,同学们你们充满想象力的小脑袋瓜里,想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未来)请你们把设计的“未来的桥”的图纸高高举起吧!
  二、语言训练,传授方法
  1、指名介绍自己设计的桥,师生、生生模拟对话。
  师:某某同学,你设计的桥是什么桥呀?
  生:我设计的桥,名字叫“避难桥”只有我们小朋友才看的见,每次爸爸妈妈打我的时候,我就躲进去吃零食,打电子游戏、睡觉。
  (下面的同学对他的设计提问)
  生:它有什么特点呀?(或什么用途呀?)
  生:我给你提一个建议,可以把它设计的更美观一些!
  (再找几个同学说说,然后小组交流)
  (1)我设计的桥,名字叫“动画城桥“,如果你想见动画世界里的明星,就来我们的动画城吧,它会让你一夜之间美梦成真,与你的偶像零距离接触,你瞧,这是蜡笔小新、哈里波特。
  (2)我设计的桥,名字叫“美食桥”,桥身是用巧克力做的,桥栏杆是冰淇淋,其它部分都是各式各样的美食——哇,香死我了!
  (3)u f o桥,我在上面安放一个高科技装置,瞧,就在这座桥的底部,每当发大水的时候这座桥就会向飞碟一样飞起来。
  2、引导学生归纳交际的基本方法:先介绍桥的名称,再说桥的特点或用途。
  3、在小组内评出“最佳设计者”
  师:好,各位,下面我们将在这里举行一个隆重的,惊心动魄的奥斯卡桥梁颁奖典礼,下面所有的孩子都荣幸地获得本届奥斯卡桥梁比赛的入场券,在这样的盛会上,我们可以颁什么奖呢?各位,下面我们将在这里举行一个隆重的,惊心动魄的奥斯卡桥梁颁奖典礼,下面所有的孩子都荣幸地获得本届奥斯卡桥梁比赛的入场券,在这样的盛会上,我们可以颁什么奖呢?谁来提一提?(1、你得意思是说给他平一个美观奖;2、你想的太特殊了,黄老师备课的时候都没想到这一点,黄老师把它记下来。3、你和黄老师想到了一块,对于这些表现突出者我们一定要设一个特殊奖项,“小小桥梁的设计师”是不是也能代表你们心中的想法)
  三、再创情境,扩展训练。
   1、师:在黄冈市长江河面上,不久还可能会建起鄂黄长江二桥,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设计推荐给市长伯伯呢?以小组为单位,把评选出来的“未来的桥”图样讨论以下,该怎么样向市长伯伯介绍,才能让他采用你们的设计方案。
   2、各小组汇报,交流。
   3、小组间交流
    (1)每组选一个向市长伯伯(一生扮演),介绍本组的“未来的桥”设计方案,介绍后将图贴在黑板上。
    (2)其他小组对他们进行质疑(从桥的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
   4、颁奖仪式。
  四、回顾历史,升华感情。
   1、总结这节课,老师给学生寄予希望。
   2、欣赏黄冈各地的桥(多媒体演示桥的图片并配乐以及书法“桥”字)让学生在音乐中即感受历史,有能欣赏书法。
  五、课后延伸
    将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方案介绍给家人或好朋友,并动手制作桥的模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18: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